王文海
【摘 ? ?要】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古老的學科,是我國素質教育中的傳統學科,一直以來都在教育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對數學學習感到吃力,因此,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還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打造高效課堂。
【關鍵詞】高中數學 ?教學方法 ?主體地位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091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古老的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于形式科學的一種,它是我國素質教育中的傳統學科,一直以來都在我國教育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學實踐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對數學感到吃力,逐漸對學習數學失去信心,因此,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還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打造高效課堂。
數學一直以來都在我國的教育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學習數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判斷能力,對學生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現代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各種競爭日益激烈,各行各業也都更加看重效率。教學也是一樣,高中階段的課程安排的比較緊湊,每一堂課的時間有限,所以在相同的時間內有更高的教學效率就成為了重點。如何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也成為本文探討的重點。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的目的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靈活的運用知識,尤其是數學這一類需要學生積極思考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我也走過彎路,在之前的數學教學中,我因為盲目地追趕教學進度,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分析學生的實際需求;在課堂上自顧自的進行講解,完全沒有留出時間讓學生去理解;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信奉題海戰術,認為作業的量越多學生掌握地就越好,所以總是布置大量的作業。結果,學生們對于數學學習漸漸失去熱情,在課堂上昏昏欲睡,我不得不提高音量以引起學生們的注意,一節課下來自己已是聲嘶力竭,而教學的效率卻與我的預期大相徑庭。
后來我逐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雖然占據著主導的地位,掌握著制定教學計劃、調節學習進度的權力。但是身為教學活動主體的學生們,他們由于先天的遺傳、后天環境的影響以及性格的不同等等因素在學習表現出各種不同情況,并根據自己的不同在學習上有不同的需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及布置課后練習作業的時候都要考慮學生掌握和理解能力,并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作調整,不能盲目的追求一刀切更不能不顧自己班級學生的掌握的狀況而只求與其他班級保持一樣的學習進度。
二、認真踏實的備課
講課固然是教學活動中比較重要的部分,但如果想有更好的講課效果,教師就需要認真地進行備課,備課包括三個方面,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首先備教材,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對高中階段需要使用的教材全部細讀,要對教材先有一個整體上的把握,在整體把握教材之后再對本學期所要教的教材進行認真的分析,無論是課堂上需要講解的例題還是給學生留作作業的課后題教師都要做一遍,對課后題的難易程度教師有一個大致的把握,在做的時候要明確不同的題型是對知識點的考察,然后選取一些數量一定而考察的比較全面的問題留作學生的課后作業,減輕學生的負擔。
其次,備學生。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領路人,路還是需要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地走。所以教師需要分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有些學生理解能力比較強可以舉一反三,教師只要稍微一啟發引導就可以通過自己的積極思考找出正確的答案。而有些學生耐心比較好,但是理解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對于比較復雜的問題理解的不深入,那么教師就需要在講解的時候把復雜的問題放慢速度進行講解或者多講幾次。這都要基于對學生的分析。此外,在課堂講課的過程中教師不能自顧自地講課而不關注學生的反應。如果發現大多數學生都沒有理解,那么不妨再講一次,或者給學生一些時間思考。并且,在批改學生作業的時候教師也不能只批對和錯,而是要認真地記錄。學生普遍掌握比較好的題和學生普遍出錯的題都要記錄下來以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
最后,備教法。教師平時應該多參加集體備課,多參加優秀課程的講評,汲取其他教師的經驗,把一些高效的教學方法記在腦中,遇到可以運用的情況就及時的加以運用。就像鄧小平所說:“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積累一些教學方法,根據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地運用,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教學效率。
三、進行教學反思
著名教育學家曾說過“日三省乎己”也就是說要多進行反省,教學也是一樣,也需要不斷的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學的時候是否給學生留出了足夠的時間來理解,自己所選的教學方法是否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對于這些問題要及時進行反思。在遇到教學方面的問題的時候教師也及時地與其他的數學教師進行討論,遇到有爭議的數學題也要跟其他教師進行討論。教學工作者都是為了讓學生更高效的學到數學知識,辛苦工作都是想要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培養更高素質的后備人才,所以教師之間應該相互探討,相互幫助,而不是特立獨行、閉門造車。
四、讓學生之間互幫互助
教師之間相互研討相互幫助,學生之間更是應該互相幫助。學生們因為環境、先天以及主觀能動性、個人興趣的不同,所以對數學的掌握也不同。而班級中的學生比較多,但是教師并不能時時刻刻在學生身邊。而且有時候有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學生也不想請教老師,這時候就需要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們在數學課堂上的表現以及數學考試成績上的表現對學生進行分組,各小組之間的學生要擅長不同的領域,有不理解的知識在課下的時候討論解決,討論不出答案的再找教師。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效率,還能形成一種勤學好問的學習風氣,帶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學習中,很多學生喜歡記課堂筆記,但是教師一定要強調學生不需要記筆記,而是要時刻保持注意力集中在黑板上,尤其是教師在講解例題的時候,更要集中精力。因為數學的學習是環環相扣的,如果走神就會影響聽課的效果。因此,數學課不需要記筆記但是需要學生在課下的時候整理錯題筆記。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無論是平時練習中還是考試過程中產生的錯題,學生都要及時的整理到錯題筆記上,并且認真訂正答案,分析做錯的原因,并且常拿出來翻看,以保證對這個知識點完全掌握,能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反思,力圖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