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明曲
【摘 ?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減負”已經成為近幾年來各階段學校教學中喊的最為響亮的口號,但在教學實踐中各學科的減負工作依舊進展緩慢,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本文中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分析造成初中生負擔的原因并對合理“減負”提出幾點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初中階段 ?數學教學 ?減負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135
近幾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創新教學、學生為主體、減負等教學改革口號在教育界傳播開來,其中“減負”更是成為其中的熱點話題,各階段的學校教學工作都圍繞著“減負”這一熱點話題開展了大量的工作,但教學反饋表明,在實際的教學中,各科的減負工作進展緩慢,尤其是以數學為代表的需要保證一定練習量的學科來說,減負工作更是困難重重。在我看來,教學減負勢在必行,但也要講求方法,教師要首先分析造成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有針對性的找出幫助學生減負的方法。
一、學生負擔分析
不同的學科造成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的原因不同,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傳統應試教育體制下,對考試分數的過度重視導致師生對成績存在一種盲目崇拜的思想,進而導致師生在學習方面的用功過度。以數學這門學科來說,我通過教學觀察發現,造成學生負擔的主要原因可以系統的總結為三點。
(一)知識點盲目擴充
小學階段,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局限于簡單的加減乘除,而進入初中階段學生開始正式的接觸成系統的數學知識,學習難度加大,而初中又是學生義務教育的結束時期,師生都面臨著升學的壓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希望學生可以從一開始就打好基礎,擴大知識儲備量,從而為將來的中考增加成功的籌碼,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就會不自覺地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育,在教材知識講解的同時將大量的課外知識點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一同灌輸給學生,而教師這樣的教學方式也會給學生造成認知上的混淆,認為教師所講的都是重點,在學習上也平均用力,而學生的知識接受和消化能力有限,部分知識根本無法及時的消化吸收,學生浪費大量的時間在課外知識點的拓展上,反而忽視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從而導致根基不牢,影響后續知識的學習。
(二)題海戰術
題海戰術是應試教育體制中最為典型的教學方式,即通過大量的練習,期待學生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這種教學方式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考慮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只是利用大量的題目練習來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教師往往印制各種類型的考試卷對學生進行反復的檢測,或者是留下大量的課后作業讓學生在課下完成,進行這種教學方式確實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數學這一類規律性、客觀性較強的學科的成績,但盲目的增加題目練習量會大大加劇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不僅得不到休息,即使課下也沒有喘息的機會,身心俱疲的結果反而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得學習效果事倍功半。
(三)“非典型”題集
對于數學這一類規律性較強的學科來說,從錯題和典型題目中總結做題規律是非常有效的一種學習途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會讓學生準備一本典型題集,初衷是讓學生將教師所講的典型題目和自己做錯誤題目進行整理,從而累積做題經驗,保證做題的準確度,但不少教師為了避免學生的懶惰心理,會對典型題集中的題量進行硬性的規定,這樣就容易導致部分學生為了完成任務而隨便摘抄一些題目,使得典型題集變成“非典型”題集,不僅浪費了學生的學習時間更降低了典型題集的作用,使其失去了其原有的意義。
二、“減負”措施
對于數學教師來說要想切實做好初中生的減負工作,就必須從教學的方方面面入手進行改革。
(一)精講精練
首先,教師對于知識點的擴充要有所選擇。從歷年中考數學試題的研究來看,數學試卷中通常會出現一些延伸性的題目,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結合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經驗對課本知識點進行適當的補充和延伸,但是學生在初中階段要學習的科目眾多,每天接收的新知識也多,學生的知識消化能力有限,這就要求教師知識拓展要做好度的把握,在基礎知識講授完時可以適當增加一道延伸性的題目進行講解,循序漸進才能保證學生最大限度的消化所學知識。
其次,教師在課堂講解過程中要做到“重質輕量”,數學是一門規律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需要選擇一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題進行詳細的剖析和講解,將做題技巧和解題手法在一道典型例題上呈現出來,學生就可以通過掌握一道題而學會一類題,并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切忌例題的累積,這樣既會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增加教師本身的工作量,還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聽課負擔。
(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也叫作分層次教學,是素質教育體制推廣中所提出的一種創新型教學方式,在我看來分層次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想發揮最大的效果就要從兩方面入手:
首先,教師授課階段就要因材施教,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存在著差異性這是不可避免的,教師要做的就是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縮小這些差異,進而實現班級整體性的進步。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準備不同的例題,從而保證則課堂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做到難易結合,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從一節課中獲得滿足,避免出現有些學生吃不飽,而有些學生卻消化不了現象的出現。
其次,教師在布置作業過程中也要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存在的弱點也不同,如有的學生在函數這一部分學習較為吃力而有的學生則對于幾何圖形不敏感,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過程中就要有所針對,既要鞏固當天所學知識還要針對不同部分學生的弱點部分進行有針對的強化,同時,作業要做到少而精,每一類型的題目留兩三道典型題目即可。
(三)典型題集
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自身的專業素質,結合課本所學知識點總結一些典型的題目讓學生整理到典型題集上,學生由于經驗的限制,很難做到自己搜集總結典型題目,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典型性題目要及時提醒學生進行整理,從而保證學生的典型題集中可以包涵多類型的題目。
其次,教師對學生典型題集中所包含的題量不要做硬性的規定,讓學生自己根據實際情況整理,教師可以定期進行抽查,督促學生及時整理。另外教師還要督促學生養成翻看典型題集的習慣,學生反復的研究典型題目不僅有利于學生推敲其中的解題方法,更有利于學生從中發現新的解題思路,做到舉一反三。
總之,素質教育體制下,我們數學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從而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