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我國的民族音樂也具有歷史悠久、延綿不息的特色。音樂能夠傳承文化,并且在給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時,也能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本文針對當前高校音樂教學中,如何將民族傳統音樂融入到現代音樂教學中去?如何傳承與發展?以及對當前高校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方面現狀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議,主要從正確文化繼承觀的樹立、音樂課程設置的完善、加強音樂老師的專業水平以及教學模式的改進與創新等方面進行研究。
關鍵詞:音樂教學 民族音樂 傳統文化 繼承與創新
隨著音樂認識水平的提高,民族傳統音樂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能將民族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到高校的音樂教學中去,則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同時對促進高校的音樂教學也有著重要的作用。民族音樂文化的引入,有利于我國高校音樂教學的偏西化傾向的改變,也有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對于學生民族意識的提升和愛國精神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關系研究
(一)高校是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載體
作為人才培育的重要場所,高校正在承擔著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責任。民族音樂長久以來通過民間的文化組織進行傳播,具有不穩定性,不能全面的將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傳遞給更多的人。而高校通過對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繼承,向學生傳遞正確的音樂文化知識,使他們成為民族文化傳承的主要集中力量和弘揚民族傳統的使者。因此,高校能夠為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提供廣闊的服務平臺。
(二)民族音樂文化是高校音樂教育的的奠基石
音樂界一直關注著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從當前民族音樂的傳承方面看,主要是以民間一些特殊的音樂團體的傳承作為主要途徑。這樣的傳承途徑單一,且傳播效果又不明顯。而高校一直將民族音樂作為自己音樂教育的依托,大部分的高校都將其設置成基礎教學,教材也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另外,隨著全球化的蔓延,要想在國際的舞臺上展現出中華文化的魅力,借助音樂這個載體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作為高校音樂教育的奠基石,把握好兩者之間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
二、當前高校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現狀分析
(一)高校音樂的發展現狀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以及新課改的實行,我國當前音樂的教學現狀不容樂觀。音樂的教育內容、標準、形式與發達國家之間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我國高校音樂教育比較重視學生基礎音樂的學習,同時民族文化的音樂學習也占據著重要的主流地位,這說明了民族的傳統音樂能夠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心與文化自覺性,同時也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然而,一些高校對于民族文化音樂的重視還不夠,音樂老師的民族音樂素養還有待于提升,一些老師在教學中對現代音樂的認識比較深刻,而對民族傳統音樂的認識卻略顯膚淺,所以對音樂教學方面我們還需進行一定的強化和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民族音樂在不斷的發展中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二)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現狀
作為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民族音樂文化是一種文化形式。然而,從目前來看,我國的民族音樂受到了當前音樂市場上流行音樂以及其他類型音樂的沖擊。大部分的消費者都熱衷于市面上的流行音樂、爵士音樂以及一些西方的音樂類型。其具體表現在欣賞人數的減少以及受關注程度的減退等。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形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對于民族音樂來說必須尋求一種自我發展的道路。另外,民族文化音樂的演職人員的減少、人力資源的匱乏現象也已經屢見不鮮,而且民族音樂文化在發展過程中所需的經費問題都值得我們進行關注。為了弘揚民族傳統,必須將其發展放到日程中來盡快解決。
(三)當前高校音樂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現狀
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而音樂作為一種文化素養的體現,在高校中就顯得非常重要。當前由于受傳統的教育理念的影響,音樂教育只是流于表面,民族音樂文化更是受到了忽略,只有學習音樂專業的學生才能得到音樂的教育,才會受到民族音樂的熏染;另外,由于一些高校老師受到西方音樂教學模式的影響,主張流行音樂以及其他國外類型音樂的教育方式,追求時尚與創新成為他們的教學理念,致使許多學生在受到流行音樂以及網絡音樂的影響下,根本不了解什么是民族音樂,并且也缺乏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這些都是當前高校音樂與民族音樂的發展現狀。
三、高校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舉措探討
隨著認識水平的提升,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也在不斷的發展。在我國音樂文化中,有過許多對民族音樂的研討與探究,但將高校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結合在一起的卻很少涉及。因此,處理好兩者的關系,并將其進行有機的結合,不僅能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還能有效的提高高校音樂的教學水平,豐富教學內容,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
(一)樹立正確的文化繼承觀念,培養民族意識
優秀的傳統文化經過長期的發展與繼承才得以呈現在我們面前。因此,對于優秀的文化傳統要積極的繼承,而民族音樂的傳承并不是完全繼承,實際上,民族音樂的傳承需要不斷的改革與創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批判的基礎上加以傳承。因此,老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繼承觀,選擇優秀的民族音樂作品,培養學生的民族音樂學習的興趣,并在繼承的基礎上對民族音樂加以創新,以此來實現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平時多學習一些能夠激起學生愛國斗志的歌曲。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學生沐浴在民族文化的陽光下,汲取有利養分,增強自己的民族認同感。
(二)完善高校音樂教學中的課程設置
對于高校的音樂課程設置,仍停留在曲目與曲風的選擇類型單一、現代多于民族的現象上。要想讓音樂教學課程的設置更加科學、更加完善與合理,只有把高校音樂與民族音樂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當前,大部分的高校都沒有對民族音樂的課程列入到學生的學習日程上來,導致民族傳統音樂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因此,可以對高校音樂的課程設置進行合理的改革,將民族的音樂曲目適當的加入到教材中,并且做到民族與現代的合理搭配,才能促進學生的音樂素養。這種做法,能夠提高學生對民族音樂的重視,還能對傳統音樂有一定的認識與了解,增強自身對民族傳統音樂的認同感。
(三)加強音樂老師的專業素質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傳統音樂融入到現代音樂的教育中,需要音樂老師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以及良好的教學素質,只有專業的民族音樂老師才能培養出優秀的音樂人才,只有建立在一定的師資基礎上的音樂教育,才能領悟民族音樂的真諦,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為了更好的繼承傳統,并達到傳統與現代音樂的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必須不斷的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與水平,才能保證教學質量,并對優秀民族音樂的傳承產生積極作用。
(四)加強對教學模式的改善與創新,達到民族與現代的高度融合
為了能夠更好地將民族的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并完成教學活動,就必須打破傳統的、陳舊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首先,老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可選擇一些優秀的民族音樂作品,加強學生對民族的音樂的認識與熟悉,并體會其中的美感;其次 可對傳統的民族音樂進行系統的規劃與分類,使學生認識到傳統音樂中各個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深刻的理解民族文化的共性和區別,并掌握各個民族音樂文化的特點;最后,在教學過程中,可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樂進行授課,通過互動式的提問,進行情景教學法,將傳統的民族音樂展現在課堂教學中,使得教學與民族文化的傳承相互融合,共同促進各自的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的音樂教學中融入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對于民族文化的繼承以及高校音樂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與責任感,還能充分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因此,高校應該積極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傳統音樂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的民族意識;同時,作為高校的音樂教師,也應加強自身民族音樂素養的提升,為塑造專業化的音樂人才以及培育有民族精神的大學生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使民族音樂能夠在國內乃至國際舞臺上綻放自己的光芒。
參考文獻:
[1]陳培剛,張文.論我國民族音樂傳承模式的當代意義——《民族音樂文化傳承》隨感[J].人民音樂,2010,(02).
[2]黨焱,劉愛華.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J].企業導報,2012,(11).
[3]王國琳.論民族音樂文化的和諧發展[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07).
[4]王璐玚.關于民族音樂教育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1,(08).
[5]張天彤.高校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傳承——關于高師民族音樂教學的現狀調查與對策[J].中國音樂學,2014,(01).
作者簡介:
[1]劉榮蔚:文山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