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瑩
【摘要】兒童聲樂教學是提升兒童的審美意識,培養和開發學生感知事物的能力、藝術想象及創新能力。在校外兒童聲樂教學中,通過多元整合、多維并舉,堅持形式為先,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堅持題材為要,培養審美情感體驗,堅持創新為魂,提高自主創造能力,激發兒童聲樂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校外教育;兒童聲樂;興趣教學
聲樂教學的目的是通過聲樂訓練,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百靈鳥一樣美妙動聽的歌喉,激發他們對歌唱充滿著美好的向往,在歌唱的世界里快樂成長。兒童聲樂教學可提升兒童的審美意識,培養和開發學生感知事物的能力、藝術想象及創新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結合校外兒童聲樂教學的實踐,我認為可從三個方面培養激發兒童學習聲樂的興趣。
一、形式為先,注重激發學生參與熱情
(一)游戲滲透
游戲是孩子的生命,少兒具有好奇心理、好動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準備講的知識、歌曲內容編在游戲里,讓少兒在游戲的過程里學習到要掌握的知識。經常采用實物演示、課堂游戲、小品表演等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以這些直觀形象的手段,激發起學生評價的興趣,調動起他們參與評價的積極性。
(二)創設情境
聲樂是聲音的藝術,音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聆聽。聲樂教師清晰、悅耳的范唱能給學生的聽覺帶來快感,并誘發美感的產生。教室的布置應幽雅、藝術化,聲樂教師的衣著要整潔、大方,任何教學手段的運用都要服務于創設一個審美氣氛與情景的原則。教師和兒童都滿懷興致、有愉快的情緒,能極大地提高教學的效能。
(三)增強互動
學生來學習聲樂,帶來了他們的情感和對外部世界的感受,有思想有感情地投入到聲樂學習中去。在整個聲樂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著教師與兒童的情感交流。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盡量做到從細微處著眼,讓學生感受到對他們的關心。學生喜歡老師,就愿意配合老師,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把他們對老師的情感轉移到學習生活中,學起來也就快樂。
二、題材為要,注重培養審美情感體驗
(一)契合課程理念
教材的選擇和使用是聲樂教學的關鍵之一。聲樂教材要結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知識、閱歷等特點,內容上要體現思想性與藝術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素養。我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根據兒童聲樂教學多年的教學經驗,整理與編寫了揚州市少年宮聲樂校本教材,一共三套,分初級班、中級班和高級班,為兒童聲樂教學的有效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多維遴選作品
在聲樂作品的選用上,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歌曲推薦給大家一起來學習。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具有強烈時代氣息的新作納入其中,達到時代性與經典性的統一。如優美清新的《明天會更好》不但是歌唱教學的優秀材料,更是學唱和聲、編唱歌詞的優秀教材。一首校園歌曲《鄉間的小路》可以成為五六年級學生的最愛。在課堂上穿插一些流行音樂,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增進學生與老師的交流。
(三)提升審美感知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它必須經過無數次審美知識的獲取、審美經驗的積累,才能具備深刻的審美理解力。我在引導學生學習新歌時,經常引導學生學會分析、理解作品,讓學生對歌曲的創作背景、歌詞及其中的音樂語言要素等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激發相應的感情去演唱。
三、創新為魂,注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一)評價方式多元化
一是因人而異評價。對于一些富有音樂天賦、敢于表現自我的學生可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評價其優點,讓這些學生繼續發揮音樂長處,起到模范帶頭、引導作用;對于學習興趣不濃、音樂天賦欠缺的學生,可采用激勵的教學評價方式,明確其努力方向,鼓勵他們多唱多表演多嘗試。二是鼓勵為主評價。用欣賞的眼光去挖潛學生的音樂長處,幫助他們樹立表演信心。 例如:我在進行課堂觀摩演唱歌曲《游子吟》時,有一名學生雖然歌詞不正確,曲調發音有些不準,可我還是表揚了他,既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鼓舞了學生展現自我的欲望,達到了音樂教學的目的。三是學生交互評價。改變單獨由音樂教師評價學生狀態,讓學生、同伴等多主體都參與到評價中,互評能使學生正視自己,尊重他人,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鑒別發音、分析識譜、表現和表演音樂才能的能力,形成寬松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
(二)音樂創編自主化
創造是藝術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我十分注重啟發和指導學生主動參與、體驗、探索、創作音樂,不斷激發學生對音樂創編的興趣,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促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和發展。例如在七級考級曲《卓瑪》的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大膽地參與唱、跳、演等音樂實踐活動,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大膽創編歌詞和舞蹈動作。通過這一綜合創編活動,讓學生了解了蒙古族舞蹈的特點,學會了簡單的藏族舞動作,拓寬了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發揮了學生的個性與創造能力。
(三)舞臺實踐常態化
聲樂教學是一門綜合性課程,除了發聲技巧訓練外,還需要培養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注重依托社會資源,開發少兒聲樂教育新載體,引領少年兒童加強實踐、開闊眼界、健康成長。圍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組織參加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如“周末劇場”演出、“追夢童年”嘉年華活動、 “精彩童玩”慶“六一”文藝演出、江蘇省“追夢·歌唱”少年兒童歌唱大賽等等,通過參與這些活動,培養了學生感情藝術處理能力,增強了他們的表演能力,讓全部學生都能有舞臺實踐的機會,都能夠充分的展示自我,收獲自信與成長。
參考文獻
[1]郭聲健.藝術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裴娣娜.情境教學與現代教學論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1999(1).
[3]彭劍飛.音樂心育藝術[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