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孟云
摘 要:城鎮農村小學教育發展不平衡,就學科來講英語更是落后,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英語學習興趣,缺乏英語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因而英語教學質量較低。如何激發農村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提高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英語教學;激發興趣
1.利用激勵機制,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
第一,要預設激勵目標。確定激勵目標,要做到以下四點。一是激勵目標要明確具體。教師面對的是農村小學生,他們不像城里小學生一樣,從小就上英語培訓班,他們基本沒有任何基礎,a、b、c、d都要列入教學目標。教師要做到每節課、每單元都有具體的激勵目標,才能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積極和主動性。二是目標難度適中,要設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阿特金森實驗表明:目標既要有一定的難度,但又要有一定的可達度。使學生通過努力能夠達到,體驗成功快樂,成功時,學生的精神得到極大的滿足,表現出愉悅的、積極的情緒,對未來事物表現出關注與熱情。就會樹立信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1]
第二,學會運用激勵策略,把激勵寓于教法之中。“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但重要的是運用這些教法,能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
從問題入手,以問題激發興趣。鄭板橋說過:“學問二字,需要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有學無問,雖讀書萬卷,只是一條鈍漢耳。”可見“問題”的重要性。教師上英語課時,應提出適當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再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去解決問題。當問題解決了,小學生就會充滿成就感,從而對英語產生興趣。
活用教具,以教具激發興趣。合理地利用教學儀器或圖片,使教學內容由抽象變為直觀形象,學生學起來也就不會覺得困難,反而充滿樂趣。例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Unit 7中“At christmas part A ”時,在學習前,教師先呈現出對話中Jim一家人坐在客廳沙發上各自拿著禮物在圣誕樹旁談話的場景。這個場景可以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然后讓學生思考:“What was the holiday? What did they do under the christmas tree?”最后讓學生通過觀看對話的動畫來解答問題。由于學生想知道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確,所以在聽教師講解時就會格外專注認真,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就會興致勃勃,教師也能輕松地完成教學任務。
巧用游戲,以游戲激發興趣。游戲是小學生最有興趣的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找準教學內容與游戲的切入點,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在玩中思考,在玩中創新,教學效果就會水到渠成,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興趣。
2.重視“說”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
第一,營造“說”英語的氛圍。在教學實踐中經常發現:學生覺得說英語是件難為情的事,說錯了更是件丟臉的事,導致不敢說。曾經有人想老外請教學英語的方法,老外隨口說“Go to the United States or marry an American”(到美國去或跟美國人結婚),所以要說好英語就要創設一種說英語的環境,對于農村的學生來說,就是在課堂上,要營造一種說英語的氛圍,在英語課堂上,能用英語講的絕不能“吝嗇”,從字母到單詞,再到簡單的句子,一步一步進行,努力營造一個說英語的氛圍。
第二,激發說英語的欲望。發自內心的渴望才是真正的動力,讓學生想去說就要讓他們感受到說的愉悅,感受到說英語的價值。[2]這種由說英語帶來的快樂就是興趣價值。要做到使要學生說英語轉變成學生要說英語,那么,教師的一舉一動至關重要,“一個含蓄的點頭”“一個大拇指”“一個會心的微笑”等,都會讓學生受到鼓舞,激發他們說英語的欲望。
3.把教學內容寓于生活實踐中,激發學習興趣
活動是兒童的天性。裴斯泰洛齊主張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認為教育是從勞動人民中產生的,與勞動人民的要求緊密聯系。教學內容要貼近生活,把要學的內容,放到小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去。
總之,采取激勵措施,貼近生活實際,突破“說”的瓶頸,就會大大激發農村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孫 彤.組織行為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湖南省教育廳組織編寫.小學英語教學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邵陽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