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
【摘要】一直以來,我國的體育事業在學校和社區方面都呈現發展不平衡的現象,無論是在資金投入和場地上,還是在設施建設和人員投入等方面都是如此。本文將主要結合高職體育與社區體育互動的意義,結合高職體育與社區體育互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高職體育與社區體育互動的策略。
【關鍵詞】學校體育 ?社區體育 ?互動 ?發展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209-02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如今我國人民在生活富裕的基礎上越來越注視自身生活的質量,對體育運動也越來越青睞。但是,目前我國在高職體育和社區體育上的投入有限,因此,將高職學校的體育建設與社區的體育建設結合起來,借用學校的力量去促進社區居民的體育發展,實現高職體育與社區體育在資源上的共享和互補,從而促進二者之間的良性互動非常必要。
一、高職體育與社區體育互動的意義
(一)高職資源提升社區體育服務
我國目前情況來講,我國的社區建設中,體育方面的管理人才是非常缺乏的,不僅表現在體育知識的不足,同時,對于如何有效健身方面的經驗也相當缺乏,此外,不僅缺乏社區的體育活動的策劃,更沒有專門針對社區的體育活動開展有效的研究和探討,基本上呈現出無計劃的狀態。除此之外,在社區的體育管理中,人員也非常缺乏,基本上都是社區的干部兼任,所以,管理人員精力有限,也沒有顧及到社區體育的發展。
(二)實現體育設施資源優勢互補
在高職院校,一般都擁有較豐富的體育設施和場地,而平時除了上課時間會用到這些體育設施和場地之外,一般情況下體育設施和場地都處于空閑狀態。而我國的社區建設一直以來重視文化和商業的發展,而在體育設施和場地建設上并不重視。所以,二者之間剛好可以形成有效的互補。高職院校可以將一些體育場館對附近的社區開放,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升學校場地和設施的使用率,同時,也可以起到服務大眾的目的,從而促進地區體育的有效發展。
二、高職體育與社區體育互動的阻礙
(一)高職體育與社區體育之間缺乏組織管理機構
要想建立高職體育與社區體育的互動工作,首先要建立起二者之間的有效聯系,就必須要有專門的組織管理機構,而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講,二者之間的組織管理機構是非常不足的。對于社區的居民來講,他們一方面渴望融入校園里那種良好的體育運動的氛圍,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參與到學校的足球、籃球、網球等比賽中,充滿感受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和健康,從而豐富自身的業務生活。
(二)高職體育的教學與社會體育相互脫節
在高職體育與社區體育的互動中,除了建立場地和設施之間的互動之外,對于體育鍛煉的內容和環境也可以實現有效的結合。一方面,社區居民通過介入到高職院校的體育,可以將社會上一些企業或個人在人力、財力等方面的因素引入學校的體育教育中,為高職院校的體育發展助力,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的體育又能起到為社區體育服務的作用。但是,在我國的高職院校中,由于其本身在體育教育方面的不足,導致培養出來的體育人才無法滿足社會對體育人才技能方面的需求,從而出現了高職體育教學與社會需求脫節的現象。
(三)缺乏固定資金的投入
目前,我國雖然已經在社區的體育建設方面開始進行建設,但是對于大多數的社區來講,只是在空地或者路邊安裝一些設施。在資金投入上存在如下問題:第一,投入的資金非常少,與社區的體育發展需求相距甚遠;第二,一批資金投入下來往往用于多個項目,無法從基本上滿足某一項的需求;第三,資金來源渠道窄,而且缺乏有效的管理。
三、高職體育與社區體育的互動策略
(一)建立共同的體育管理組織
在高職體育與社區體育之間建立起二者之間專門的管理機構,其成員主要由社區的管理人員與高職院校的教師或者領導共同組成,從而有利于組織機構的領導力度和協調,為二者之間建立有效的聯系開辟通道。在加強高職體育與社區體育互動的過程中,要建立以學校社區一體化發展的思路,讓高職院校的體育發展,在管理、場地、設施,以及人才服務等方面帶動社區體育的發展,從而讓高職院校的老師、學生和社區居民都得到有效的體育教育和鍛煉的機會,從而促進二者之間的良性互動。
(二)提供多種體育服務及培訓
高職院校盡量在為社區服務的俱樂部中安排好讓社區居民活動的場地和設備,為居民的體育活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此外,加強有償或者低償的服務制度與之相配合,并通過有效地計劃,安排一些年度的重大活動,讓社區的居民能得到科學鍛煉方法的學習機會,從而提升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質量;此外,高職院校還可以在學校內開展一些專門針對社區居民的體育鍛煉、體育衛生等方面的課程,或者舉辦一些健身方面的講座或培訓,為提升社區居民的體育鍛煉的質量提供智力方面的支持。 當然,在高職體育與社區體育進行互動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一些矛盾,為了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建立起相關的規章制度,以保證高職院校與社區體育之間的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1]張洪潭.試論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關聯互動[J].體育與科學,2004(5).
[2]付方輝.今天你還鍛煉嗎(調查報告)[N].江南都市報,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