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梅
摘 要:在小學階段,學生需要打好語文的底子,為今后的學習做好鋪墊。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關鍵作用不言而喻,其中,在課堂中施行個性化教學,做一個個性化教師,是多年教學經驗中總結出來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實踐研究
現在的學生講求“另類”,提倡個性。他們不喜歡千篇一律,不喜歡照本宣科,不喜歡一切看起來雷同的東西。筆者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走上了一條“個性化”教學之路。
一、教學中融入想象
個性化教學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教學方式不能是傳統的“老套”模式,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聽起來不喜歡,而在教學中融入想象,就能讓學生感到課堂的多姿多彩。
在一年級下冊《春雨的色彩》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你心目中的春雨是什么顏色?是一種,兩種,還是多種?春雨是無色的嗎?是無味的嗎?如果是無色的,為什么落在樹葉上,樹葉更綠了?它是綠色的嗎?落在花朵上,花兒更紅了,它是紅色的嗎?如果是無味的,為什么雨后我們能聞到泥土的芬芳?
這些想象和聯想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是他們熟悉的東西,筆者引發學生進行這樣的想象、聯想,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輕松學習。
二、教學中融入游戲
低年級的孩子愛玩愛鬧,活潑好動,筆者結合這一特性,把游戲互動融入語文教學中,讓孩子在游戲中理解、接納、掌握知識。
在教學中,教學大綱會規定每篇課文學生需要掌握的詞匯量。例如,大綱中“快樂”一詞的掌握。學生肯定早已體驗過“快樂”,但具體到對“快樂”這個詞的理解可能還不完全。因此筆者設置了課堂游戲:畫鼻子。這是一個老游戲,但很能激發學生的樂趣,讓學生哈哈大笑。
三、教學中融入多媒體
筆者結合小學生善用形象思維,喜歡聽聲音、看畫面,尤其喜歡動態畫面的特點,在課上多多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理解。
在課文《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課的授課中,我先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太空船》這首歌,然后我問:“同學們,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太空里能生活嗎?(先讓學生回答,而后繼續提問)你們知道太空船里會發生什么樣的情景嗎?”利用這一手段,勾起了學生對太空生活的興趣。隨著課程的繼續,我相繼給學生放了幾張太空的星圖照片和太空船艙景象照片,并播放了一段宇航員在太空中失重的視頻,各種畫面加起來,讓學生了解了在太空生活的各種奇聞趣事。
參考文獻:
王紀人.文藝學與語文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