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煒
摘 要: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不僅是要學生對數學有一個整體的認知,而且要通過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貫徹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思路就顯得尤為重要。結合小學生的特點,提出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
一、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小學生具有可塑性強、模仿學習能力強的特點,小學教師應該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通過小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習慣,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其通過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和思考。只有小學生具備能夠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才能夠形成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思路,教師在數學實際教學中,要明白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不能片面地追求形式,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認真地對待。
二、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進行分層教學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不再是對學生一題一解的訓練,更多的是開放性數學題,沒有固定的解決方法和解題答案,小學生的思維具有不穩定性,對這種開放型數學題不能夠把握其中心,很容易偏離教學主旨,這時教師要發揮其主導作用,對學生的思考方式和習慣進行引導,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習慣。小學生正處于發展階段,由于受生活環境、家庭等的影響,使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特點,也難免會存在各種差異,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根據學生的特點幫助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可能這個學生只能發現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那個學生能夠想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不要對方法少的學生進行大肆批評,其實他們更需要的是教師的認可和肯定,通過慢慢的鼓勵會讓學生形成發散性的解決問題的思維,從而能夠提出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差異性進行分層次教學,在與學生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中,讓學生主動地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方法,不應該要求所有的學生都達到同樣的標準,只有通過不斷地鼓勵學生,才能夠讓他們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從而能夠自發地去尋求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貫徹實施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不僅可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解決問題的習慣,而且能夠讓學生不斷地發現自身的優點,正確地認識自己,從而增加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劉權.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研究[J].新課程學習,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