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二鑾
摘 要:在強調堅持教育創新、培養創新人才的新時代,在創設問題情境之時,應更注重創設問題的質量。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問題設計;問題解決;問題質量
創設問題情境,把學生的注意、記憶、思維凝聚到有待解決的問題上,促使智力活動達到最佳狀態,這是課堂教學應追求的境界,也是教學藝術的體現。然而,在強調堅持教育創新、培養創新人才的新時代,在創設問題情境之時,更應注重創設問題的質量。本文略談關于從問題設計和問題解決的角度上提高問題質量的思考。
一、重視問題設計
數學教學中,巧妙設計有利于創新學習的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求知欲,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思維能力,在設計問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設計的問題具有實際意義,能激起學生興趣,能引起學生迫切解決問題的愿望,擺脫數學抽象的束縛,品嘗學習的樂趣。如,在學習《加法的意義》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商場里籃球32元/只,足球29元/只,買一只籃球和一只足球共需要多少元?
2.設計的問題可以是非常規的,要有新穎性,能讓學生產生探索、嘗試的欲望,擺脫常規思路的束縛,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產生創新的潛能。如,在《循環節》復習課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
計算 1÷11 2÷11 3÷11 4÷11
想一想它們的得數有什么規律,你能不用計算直接寫出下列題的得數嗎?
5÷11 6÷11 7÷11 8÷11 9÷11
3.設計的問題要富有想象性,具有開放性,可以讓問題沒有標準的答案,只要學生講出道理就行,能誘發學生追求數學的完善,擺脫終極答案的束縛,產生創新的萌芽。如,在學習《平均數》一節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有一條河,水的平均深度為130厘米,一位150厘米高的小朋友掉到河里,問這位小朋友有沒有生命危險?
二、重視問題解決
教學中,教師要經常提醒學生,要用多種方法去解決問題,要打破傳統的思想,敢于創新。重視問題的解決方式,提高問題質量,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應注重以下兩點:
1.一題多解,發展創新思維。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讓學生多角度、多側面地進行分析思考,探求不同的解題途徑,利用“一題多解”可以溝通知識間的聯系,克服思路狹窄、解法單一等缺點,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例:一艘輪船需航行200千米,前3小時航行全程的2/5。照這樣的速度,航行全程需多少小時?
從不同角度考慮,可以得到許多解答。
解法一:200÷(200×2/5÷3)或者1÷(2/5÷3)
解法二:3×[200÷(200×2/5)]或是3×(1÷2/5)
解法三:設航行全程需要x小時,因為航行全程中速度不變。
所以200÷x=200×2/5÷3
解法四:3÷2/5
解法五:(3÷2)×5
解法六:3×(5÷2)……
2.重視“一題多變”,發展創新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題意變換條件、問題、結構或改變敘述方式,使之產生新的問題。同時可引導學生把前后題目進行比較,從中找出它們的聯系,發展思維的變通性,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例:一件工作,由一個人單獨做,甲要12小時,乙要10小時,丙要15小時,如果3個人合做,多少小時可以完成?
學生解答以后,可以改變提問:
(1)甲單獨做,每小時完成這件工作的幾分之幾?
(2)乙單獨做,每小時完成這件工作的幾分之幾?
(3)丙單獨做,每小時完成這件工作的幾分之幾?
(4)甲、乙或甲、丙或乙、丙合做多少小時可以完成?或完成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
(5)甲單獨做了3小時,剩下的由乙、丙合做還要多少小時做完?
(6)甲、乙先合做2小時,再由丙單獨做8小時,能不能做完?
(7)甲、乙、丙合做4小時,完成這件工作的幾分之幾?……
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更深入地掌握這類問題的結構和解法,而且可防止思維定式,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達到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目的。
作為教師,在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的同時,要不斷提高數學問題的質量,重視問題的設計和解決,培養創新意識,才能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不斷的發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