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 要:小學數學課程是小學學習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認為比較難學的課程。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通過應用科學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學生對學習數學有興趣,才會愿意在數學學習上花費更多的精力以提高數學能力。接下來根據小學數學特點以及學生實際能力,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積極性的有效途徑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積極性;有效途徑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積極性,首先,需要教師對課程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的實際能力有準確的把握,進而開展符合學生的教學活動。小學階段的學生性格上更加活潑,傳統的一味靠講解的教學模式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通過為學生設置特色活動,開展趣味性教學等方式,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
一、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環境
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有效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學生的學習主要圍繞教師,學習比較被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相對較低。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要確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身同樣是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充分發揮課堂主體作用。例如,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提問,學生回答后,教師應該及時評價,并給予學生相應的鼓勵。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開展趣味學習,調動學生積極性
開展趣味性活動,營造豐富多彩的課堂氛圍,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途徑。所以,教師在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時,可以通過開展趣味性主題活動的方式,不斷地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認識時間”時,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可以準確地認識時間,教師可以分別讓學生扮演時針、分針和秒針。然后,根據教師所說的時間,按照自己扮演的角色,正確地指出時間。通過開展類似的趣味性活動,可以讓學生更愿意參與到數學活動中,進而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促進學生對數學的學習,使學生更愿意參與到數學學習中。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結合學生實際,運用科學的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和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黃劍云.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積極性的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21).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