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楠 徐耀芬
摘 要:創業教育已成為當前高校職業教育開展中又一新的主題。通過論述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入手,提出創業教育開展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必然。進而詳細介紹了普通本科學校開設創業教育課程的設置思路及構建課程體系的具體操作方法。
關鍵詞:創業教育;課程設置;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5-0191-02
2012年8月,中國教育部頒布《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要求各高校面向全體大學生單獨開設“創業基礎”必修課,同年,教育部決定在“十二五”期間實施“本科教學工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至此,創業教育成為當前高校職業教育開展過程中又一新的主題。
一、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打破傳統“就業”觀念的今天,大學生“創業”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將創業教育納入高校教育體系已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必然。第一,它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進步發展的客觀需要。可以說創業型經濟具有增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轉變我們的經濟增長方式的強大功能,因此,加快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普及則顯得刻不容緩。第二,它是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技能提升的必要手段,高校應積極轉變就業工作思路,重視在校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技能的提升。第三,它是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必然要求。創業教育開展應重視其對于職業素養的提升以及學生做人、做事、謀生、處事、創造力等方面培養。第四,它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求。為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明確指出: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和主動精神,應成為高等教育主要關心的問題;世界經合組織把創業能力看成是繼學術能力、職業能力后的第三種能力。中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學生適應社會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強,強調要推進創業教育。
二、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設置策略
(一)以職業目標樹立、職業能力養成為核心,轉變教育理念
高校創業教育不等同于創辦企業的教育。對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本身應為大多數學生具備可能的職業素養提供機會,并通過創業活動的參與為她們今后走入職場做好實踐實訓的預備。在創業教育課程設置上,以“三個學會”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學習為基礎,培養具有“高尚職業道德、較高人文素養、通曉國際標準和高超技術技能”的涉外型、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為創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二)校園創業文化氛圍養成是關鍵
1.應注重企業文化精神的示范宣傳作用。學院每年從新生入學開始,就與社會企業聯手積極共建職業文化素養養成平臺,使之成為企業文化引入校園的宣傳通道。例如邀請知名企業加盟課程設置,開設《企業認知》課程;邀請企業人士組成企業家講師團開設企業文化專題講座、報告會;通過校內網站、電臺及微博等新媒體與企業攜手宣傳創業事跡,弘揚創業精神,傳播創業文化等。
2.加強學生參與創業文化的行為引導。大力引導、鼓勵學生在校期間組建各類創業社團:黑龍江外國語學院現有SIFE創業社團、職業發展聯合會、華宇縱合創業社團等20余個創業類學生社團,活動較為豐富多彩。學院專為每個學生創業社團配備專職的校內和企業導師各一名。為提升創業氛圍,加強創業熱情,近年來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省教育廳主管的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百余項。每年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省級、國家級、國際級創業大賽,成效顯著:龍外SIFE社團多次獲得SIFE創業大賽優勝獎項,市場營銷學生社團在國家級比賽賽場捷報頻傳。同時,大力鼓勵學生開展創業演講等第二課堂活動。
3.結合外語辦學特色,注重培育創業領域的跨文化交流。黑龍江外國語學院是一所以語言專業為特色的語言類學院,在創業教育開展中,非常注重創業教育活動開展與語言學習相結合。學院將對外交流合作項目外包給學生團隊,提供專門場地和設施。組建外語雜志學生社團《STARSIGNS》,自行組織編輯出版英文內部雜志。努力建立融合企業文化的創業文化:在培養創業人才同時,既融合不同國家企業文化,又促進了龍外創業文化的培育和養成。
(三)突破傳統課堂模式,拓寬課程資源、改革教學方式與課程模式
高校應大膽突破,將創業教育課程和創業文化培育相融合,實施創業教育課程改革,創新課程資源、方式與評價模式。
1.促進創業教育課程與專業課程相融合,改革課程考核評價模式。黑龍江外國語學院在創業教育課程改革中,將創業教育課程與專業課程相融合,重視考核方式改革。學院在強調創業文化氛圍養成前提下,課程設置注重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和職業實踐能力的養成。在營銷類課程、軟件類課程、翻譯類等課程中,通過校企合作,試行以銷售產品、開發軟件、翻譯資料作為作業或考核內容,并根據創業團隊實際的銷售情況、研發情況、翻譯成果等作為作業考核的評價標準,試行“作業、作品、產品”三位一體化考核模式。加大創業教育課程實踐環節比重,增加企業參與式創業類課程模塊設置。以學生參與創業訓練、創業大賽及其他創業活動的情況評價創業教育課程教學效果和學習成果。
2.教學資源國際化,教學方法與時俱進。引進先進教學資源是教育國際化的重要內容。黑龍江外國語學院創業教育課程建設中非常重視與現代職業教育發達國家開展合作項目,以語言服務業和其他相關現代服務業為主,引進適合學院專業和職位(群)方向的課程、職業能力證書、師資等教學資源。創業教育的教學方法國際化,積極引進推廣了Seminar小組討論法、情景模擬法、交際法等教學方法;作業設計與部置國際化:引進歐美高校普遍采用的階段性大作業、小組作業、項目作業等作業形式,結合學生和課程實際情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課程考核方式則引進Group Project(小組項目)、Presentation(課堂演講)、Essay(小論文)等作為課程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切實將學生的綜合職業技能運用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職業擴展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3.設置職業能力提高課程模塊,改革專業課程設置結構。基于學生了解職業環境、促進職業成長需要,高校應該以行業企業崗位需要為載體,在學科專業設置基礎上,根據學生職業目標定位,打造學生職業技能提高課程模塊。黑龍江外國語學院針對已有專業群對接的5大產業群,以國家和行業職業資格分類為基礎,先期調研并確立了19個對接行業,39個代表性職業崗位。并采取根據職業資格標準設置課程,引進行業企業課程為補充的課程設置形式。低年級時學生即介入職業技能課程學習;高年級時,破除專業界限,學生根據專業基礎與職業興趣,自由選擇崗位職業技能課程模塊,確立就業方向。
(四)打造創業教育實踐活動開展支撐平臺,保障課外實踐活動有效實施
1.拓寬校內創業實訓基地建設,開展校企合作。各高校在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上,應注意與行業企業緊密合作,積極開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為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黑龍江外國語學院結合人才培養需要,先后與印度塔塔集團、阿里巴巴、東軟集團、娃哈哈集團、哈爾濱語堂翻譯公司、南京元培翻譯集團、哈爾濱市動漫基地等大型企業攜手、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并邀請上述合作伙伴的技術骨干、中高層管理干部直接參與教學和實踐指導。與敦煌網、俄速通等公司針對對俄貿易與物流行業展開電子商務領域合作,與海爾工貿聯合設立海爾創客實驗室。校內實踐基地建設方面,為激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熱情,拓展活動參與渠道,黑龍江外國語學院在3號教學樓投資興建了股票交易模擬大廳、聯合國模擬大廳、創業之星實驗室、同聲傳譯室、環幕大廳、演播室、微格教室、沙盤游戲操作室等創業實踐活動基地。
2.鼓勵創辦實體,推進產教融合。黑龍江外國語學院目前有包含英語、俄語、法語、對外漢語、國際經貿、財務管理、藝術設計以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在內的22個專業的7個系別。學院積極鼓勵各系結合學生發展需要自辦實體,鼓勵開展跨系、跨校合作。目前,跨系創辦的實體有:英文雜志StarSight、翻譯公司、校園電臺、傳媒公司(主持人、禮儀、策劃為主)、書社等。同時,各系還通過學生力量創辦了旅行社、電子商務公司、平面設計工作室、家裝工作室(室內設計)、紀念品商店、計算機公司等,開展網絡維護、系統維修、網頁制作、APP開發等創業實體項目。
3.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構建國際領域產教融合。黑龍江外國語學院先后與西班牙薩拉曼卡大學、法國蒙彼利埃高等商學院、東軟集團聯合舉辦涉外服務外包學院,培養涉外服務外包人才,向校企一體化模式發展;與黑龍江弗洛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黑龍江外國語學院弗洛拉學院,培養玫瑰生物制品對外營銷和電子商務人才,向校企一體化模式發展;與廈門三樂鋼琴廠共建哈爾濱鋼琴博物館,共建黑龍江外國語學院鋼琴調律與維修專業(高職),向前校后廠模式發展;繼續擴大美國、歐盟工學實習項目,計劃到2020年,每年可以選派200名優秀學生赴美國、歐盟參加工學實習項目。
4.明確課程管理機構,設置創新學分。在課程管理方面,黑龍江外國語學院設置了專門的機構:就業創業教育管理中心。該中心負責統籌創業教育及創業文化培育,設有固定工作人員。指導體系方面,建立院系兩級創業教育及創業文化培育指導體系,學院由一名副院長直接主管,各系由學生管理副主任負責創業教育及創業文化培育的實施工作。創業項目管理方面,制定了學院創業訓練項目管理辦法。學分制課程管理中,設置了單獨的創業學分:學生在校期間參加創業訓練、創業競賽、創業實踐活動,可獲得最多8個學分。采取學分置換方式,每名學生可以根據選課需要用創業學分置換其他課程學分。經費保障方面,將創業教育建設經費納入每年的學院財務經費預算項目。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有效質量監管機制
引導各專業教師、就業指導教師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理論和案例研究,不斷提高其在專業教育、就業指導課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支持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鼓勵教師參與社會行業的創新創業實踐。積極從社會各界聘請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專家學者等作為兼職教師,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高校要從教學考核、職稱評定、培訓培養、經費支持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建立有利于創新創業人才脫穎而出的教育質量監控體系成為各高校創業教育工作開展的難題之一。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等學校要建立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建立在校和離校學生創業信息跟蹤系統,收集反饋信息,建立數據庫,把未來創業成功率和創業質量作為評價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指標,以便于更好地反饋指導高等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深入開展。
參考文獻:
[1]鄧漢慧.美國的高校創業教育課程設置[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8(4).
[2]彭仁賢.創業教育的內涵及實施的途經研究[J].就業與創業,2009(10).
[3]初蓓.基于創業能力培養的隱性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