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摘 要:現今,小學語文教學已在逐步普及趣味閱讀、學會默會記傳遞和教授,隨著教師隊伍素質的加強和學生素質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教學知識被挖掘,其中趣味閱讀、學會默記的學習方式給小學語文教學輸入了巨大的知識力量和精神支撐。這種學習方式將全面覆蓋小學語文的教學全程,將學生的學習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掘,從深層次、多角度讓學生理解語文的獨特魅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趣味閱讀;學會默記;探析
在小學語文中,教學形式單一、內容方式固定等傳統模式已成為了語文教學的弊端,對學生的思維已構不成深層的牽引,也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了進一步挖掘小學生的學習潛能,開啟學生的智力,把趣味閱讀、學會默記的概念引入了小學語文的教學當中。
一、趣味閱讀、學會默記的概念
趣味閱讀,即教導學生在學習語文教材的過程之中,純粹利用畫面或場景等各種輔助手段來讓學生閱讀,在輕松快樂的環境中體會閱讀知識的語感和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加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會默記的相對詞是大聲背誦,顧名思義,默記知識是不顯現出來的,通用的語言文字均在學生的內心予以儲存,進行過程中不可以對其進行表述,隱藏在人類意識中,體會于學生內心里。
二、趣味閱讀、學會默記的特征
1.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特性
任何一項知識或技能的學習都具有選擇性,教授者同樣進行傳授,而接受者卻只能根據自己的個性判斷理解傳授者所傳授信息的連貫性和可操作性,從而建立自己的內隱知識系統。
2.個體的文化性
在人類思維發展的進程中,個體都會良好地發展自己的知識智力和心理情感反應,人們在接受正規教育的同時,也在發展著各自的內心世界和情感空間,依靠情感力量來學習自然和社會知識。而這些知識本身是以默記為基礎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語言系統的人則會分享不同的默記知識體系,并加以持續的構建。
3.自動無意識性
默記學習和顯性學習都共在任何一次學習的進程當中,但默記學習則區別于顯性學習,它獨立于顯性學習,是一種不知不覺的學習過程,其本質是對規則知識無意識的再加工,其無意識的狀態其實已在內心中儲存了知識,要到適時的時機、環境下才會像機關一樣地被激活,并發揮其巨大的潛力。
4.強大的累積沉淀功能
這種通過趣味閱讀、學會默記學習方式獲得的知識較顯性知識更長久,力量更大,這種學習不論年齡、無關智商,它體現在人類成長的環境當中。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倡經典誦讀,這一詠誦的意義則在于默記學習,人類語言的精煉規則需要學生經過個體的默記獲得語言沉淀,并在日后的成長中不斷地加以增強。
三、趣味閱讀、學會默記對小學語文的啟發性教學
教師要以趣味閱讀、學會默記的特征為指引,悉心指導學生掌握語感節奏,并仔細辨析文章中心旨意,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言直覺和整體立意。通過各種教學方式,進行高強度的訓練并輔以準確的知識反饋,學生則可以在情境重復的境況中喚醒已有的知識,將相連的元素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知識重組和更新。
1.要注重學生的感性體驗
教師應從知識本位中解放出來,與學生共同尋找知識與生活的契合點,避免一味地知識灌輸、一味地強調文章的思想性內容,以權威定論壓制學生的精神創造之美,而使學生失去了語言學習的美好情趣。例如,在《老人與海鷗》一文中,老人對海鷗的惜愛之情讓人回味無窮,而老人走后,海鷗對老人的依戀之情又那么讓我們感動唏噓!教師要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舉生活中小鳥的事例,讓學生體會人與自然、與鳥類真切相處的可貴感情,從學生實實在在的生活經歷中激發他們內心的愛鳥之情。只有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才能讓默記的知識成為學生個性化的感性知識,培養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使他們體驗個人與作品的心靈碰撞,產生唯美的意境。
2.要注重對學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知識的傳遞是不分國境、不分民族的,趣味閱讀、學會默記的特征即是它的文化性,學生通過不同知識系統的熏陶,建立個性化的文化素養。例如,中國的詩歌意境,還有中國經典文化的誦讀都可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精神世界,美好文化的精粹借助于這些載體,潤澤著學生的心靈,影響著學生的成長。
文化積累依賴于內外力量的合力開發。學校教授的同時,家庭也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家長起著言傳身教的正面作用,用正確的價值觀影響學生的舉止,樹立起了學生學習的榜樣,家長要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生活素養,可以帶學生去博物館、圖書館、文化中心等地,有時間可帶他們去外面旅游,向他們介紹不同的人文背景,不同的鄉土人情,帶領他們進行社會調查、焦點討論等。這些不同的文化知識都會沉積在學生的心里,讓他們在更廣闊的人文環境中受到感染。
3.要注重對學生情感體驗質性的評價
這種情感體驗性質的評價在于從學生的“三維”進行評價,著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評價,教師通過對學生的態度和反思可以對學生進行情感體驗性質的評價,而不是修改作業之類的顯性評點,要以日常作業、各項語文活動為基礎對學生進行成長記錄。
四、趣味閱讀、學會默記在具體教學中的應用體現
1.在情感氛圍中教學
教師要創設有“情”有“境”的場景,所謂有“情”,是讓學生融入思想體驗,沉浸其中;有“境”則是讓學生所學知識生機有活力,兩者交融,教師即可達到教書育人的效果,讓學生真正受到知識的觸動和啟發。例如,《荷花》一文,就將情境完美地統一,教師要引導學生如何看荷花?又如何將荷花的靈氣賦予學生?甚至還可提示背景音樂,以舒緩優美的音樂氛圍來誘導學生默記,使學生想象出真正屬于自己的情感體驗。
2.在合作探究中學習
學生在學習中不光是被動接受者的身份,而且是參與者、探究者的身份,要以主觀能動性進行創造性學習,運用體驗整合自己的顯性知識,合作學習中,因不同層次水平學生差異性的存在,對知識點的把握也不盡相同,學生在合作探討中提出問題,并加以交流,在交流中解難釋疑,這是一種主動探究的實際能力的顯現,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加深印象,結合生活體驗,在不知不覺中將知識融會到了自身的默記體系當中。
3.在實踐中摸索教學
語文的教學當中,教師要了解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站在學生角度看待周圍的人和事,教師可以帶學生進行實踐生活操作實習,例如,在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大自然中尋找種子,真正體驗大自然的存在形態,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尋找到的不同種子要進行區別性評點,對不同學生進行不同的課外實踐記錄,以此作為學生成長中的成長日志,這種成長實踐體驗可以讓學生在心中油然而生愉悅和自豪感,教師則在評點中結合個人實踐日志,完成對學生學習態度的評價。
總之,趣味閱讀、學會默記的演練蘊含于語文日常學習中,學生通過閱讀,理解了隱藏于語文語境中的文本意義;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在解答釋疑的過程中整合了各種生活經驗和信息;通過在內心的默記,學生體會到了文中的情感意境和絢麗色彩,豐富了自己的感情世界、提升了自身的情感體驗,成為真正自主的學習者。
參考文獻:
[1]劉威.質性語文教學評價淺析[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9(10).
[2]周廷勇.波蘭尼個人知識理論述評[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4).
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