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淑琴 任麗娟
摘 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人類社會前行的主要動力,是國家興旺發達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小學語文素質教育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進行了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意識;教學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知識經濟時代的主要特征就是知識的創新與應用,創新不僅是社會的需求,也是教育的內在要求,因此,小學語文教育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本文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做出分析,希望有利于實現小學語文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一、大膽質疑,萌發創新意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結論固然重要,但是知識的認識過程是需要質疑、判斷、分析、比較、概括的,沒有眾多觀點的摩擦與碰撞,結論的記憶會隨時忘掉,因此,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大膽的質疑習慣,鼓勵學生對知識的質疑以及對教師講解的質疑,從而擺脫傳統學習方式的羈絆,在質疑的基礎上迸發出創新的火花。
二、豐富想象,挖掘創新潛能
小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而語文學科為其創造了基本條件,只要教師給予學生充足的想象時間與空間,他們的創新潛能就會得到開發,培養想象力的具體做法有:(1)積累感性知識。(2)豐富語言積累。(3)閱讀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再創造。(4)作文教學中豐富學生的想象與創造。
三、探索問題,激發創新思維
學習不僅是接受知識的過程,也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大膽地去發現問題并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在探索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保持好奇,培養創新意識
好奇心是發展小學生想象力的內在驅動力,有了好奇心,就會有探索欲望,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創造能夠引起思維變化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同時,要豐富精神生活,給予學生充分展現個人見解的時間與空間,了解學生的獨特思維與新奇見解,鼓勵學生別出心裁、標新立異,從而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供了機會。
五、注重實踐,培養創新能力
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將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充分運用于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從而實現“動”與“學”的有效結合,為學生的學習開辟廣闊的空間,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馬建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創新教育[J].學周刊,2012(09).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