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年喜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使學生樂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鑒于新課改這一基本理念的提出,初中數學教師要將信息技術以科學、合理的方式融入教學過程中去,使初中數學課堂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變得精彩有趣、亮點紛呈。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數學;教學情境
根據自身的教學經歷,嘗試從以下兩個方面對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初中數學教學進行探索和研究。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具有圖文并茂、形象直觀的教學優勢,將它運用于初中數學教學中,可以使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點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為學生創設出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興趣和熱情,并由原來的被動式學習轉為主動式學習。
如,在學習“幾何圖形初步”這章內容時,我運用信息技術將涉及各種圖形的物體以直觀、逼真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如,城市壯大宏偉的建筑、鄉村簡單樸實的住宅、古老的剪紙藝術、現代化的城市雕塑……形態各異的圖形帶給了學生強烈的視覺刺激,進而促使他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
二、利用信息技術,化解教學重、難點,充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相對于傳統教學工具,信息技術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它可以將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嚴密邏輯性的數學知識以形象化、具體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將數學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輕松化解,有利于增強初中數學的教學效果。
如,在學習“三視圖”這節內容時,我就運用信息技術讓學生觀看了與《題西林壁》這首詩歌內容相關的視頻短片:從不同角度觀賞廬山的不同風景,并配以音樂朗誦古詩。然后,又在投影屏幕上展示了一個轉動的立體圖形,圖形每一面都標有不同顏色,從而讓學生以直觀、形象的方式觀看一個立體圖形的三視圖。這樣,我通過利用信息技術,使學生對三視圖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領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的質量。
總之,我們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使之與初中數學教學實現科學、合理的教學整合,同時,我們也要大力實踐和探索將二者進行整合的教學途徑和策略,使初中數學課堂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取得最優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劉志華.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2012.
編輯 黃 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