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山等
摘 要:開發以蘆葦和濕地為主題的校本課程,讓學生吟誦濕地詩文,書寫濕地文章,創作濕地藝術,學習大洼精神,采用多種方法豐富課程形式和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關鍵詞:蘆葦文化;校本課程;多元化學習;綜合素質
滄州南大港產業園第三完全小學毗鄰南大港濕地,學校附近有全國最大的蘆葦市場,學生家長多以蘆葦為產業,學校開發實施以蘆葦為主題的校本課程,以蘆葦及濕地文化打造學校文化特色,挖掘辦學底蘊,促進學校內涵發展,提升了師生的綜合素質。
一、課程的開發總體思路及構想
學校地處全國最大的蘆葦市場及南大港濕地,選擇以“蘆葦”為主線的校本課程進行開發、實施,其目的是讓學生吟誦詩文,書寫蘆葦文章,創作蘆葦藝術,讓學生在“蘆葦”課程開發中,把愛家鄉、愛祖國、愛環保的教育滲透其中,在讀、寫、畫、制蘆葦中,挖掘蘆葦的精神實質:奉獻、集體主義、頑強等,讓師生在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中學蘆葦精神,完善師生人格。
本課程在我校實施的主要步驟為:組織編寫校本課程《蘆葦》,分年級落實校本讀本的內容,組織書寫蘆葦文章,結合體藝活動創造蘆葦藝術,活動中挖掘蘆葦精神,繼而向學校所在地蘆葦市場宣讀學校校本課程,推進“蘆葦文化”。
二、開發實施“蘆葦”課程,引領學校文化發展
1.挖掘本地資源,確立“蘆葦”課程內容
我校毗鄰南大港濕地,學校大多師生世代受“濕地文化”影響,對濕地有著特殊的情懷,而大多學生家長都主營或兼營蘆葦產業,以“蘆葦”和“濕地”為載體開發,實施校本課程,廣大師生及家長,可視、可聞、可使用、易推廣,也必將為推進當地社會兩個文明建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們引領師生從蘆葦及濕地入手,了解蘆葦的生物特性、市場作用及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濕地的作用、特點、濕地動植物等,使師生表現出深厚的興趣和好奇心,再延伸到蘆葦詩文、蘆葦藝術、濕地保護、“蘆葦精神”等各個方面。在此基礎上,學校充分調動教師開發課程的主動性,組織教師編寫校本課程讀本,于2010年上半年結集印刷,分為六個單元板塊:(1)為民造福的蘆葦;(2)詩意盎然的蘆葦;(3)鄉情濃濃的蘆葦;(4)寬廣美麗的濕地;(5)藝術韻味的蘆葦;(6)學“蘆葦精神”,做一代新人。學校將校本課程讀本為每個學生印刷一套,免費循環使用。
2.不斷完善,豐富蘆葦、濕地課程內容
在校本課程實施中,我們在不斷地反思,發現了諸多問題,為更適宜學生學習,我們對校本課程讀本做了修訂,插配了圖片,設計了實踐作業,豐富了內容。同時,我們還以“蘆葦、濕地”為主題,建立了“蘆葦濕地”課程與基礎課程結合的課程框架,如,“吟誦蘆葦詩歌”“書寫蘆葦文章”與語文、“學習蘆葦知識”與科學、“創造蘆葦藝術”與音樂、美術學科結合不斷完善,形成系列課程。
3.拓展豐富“蘆葦濕地”課程的形式
“蘆葦、濕地文化”作為一種課程呈現,我們打破課程的局限性,結合學生的發展,構建了“七個一”的課程活動形式,即:“走一走”:學生實地考察蘆葦市場及濕地;“聽一聽”:學生向當地百姓了解蘆葦市場的作用、濕地歷史、人文等;“查一查”:利用網絡、圖書室查找資料;“演一演”:圍繞蘆葦、濕地用歌舞相聲等藝術形式表現出來;“寫一寫”:學生圍繞濕地把故事、景物、感受等寫出來;“做一做”:師生以蘆葦為原料制蘆葦畫、做風箏、科技小制作等;“看一看”:師生互相交流蘆葦藝術成果,實現資源共享。
三、開展以“蘆葦濕地”為主題的實踐活動,豐富學校的文化氛圍
1.圍繞“蘆葦濕地”為主題實踐活動,實施蘆葦濕地校本課程,我們更側重以蘆葦濕地文化培養學校文化,培養師生創新實踐能力
調查蘆葦對本地經濟發展帶來的作用,感受改革開放給家鄉、祖國帶來的巨大變化,我們在學生中組織多個實踐創新活動小組:以蘆葦為原料,制作蘆葦畫、組織風箏比賽、科技制作、小發明等,將作品及時展出并予以獎勵,并存于學校展室,形成有特色的校園文化。
2.挖掘蘆葦精神,濕地文化,達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通過對蘆葦的了解、詩文的理解,吟誦及創作蘆葦藝術及對濕地文化的挖掘,使學生耳熏目染,深刻體悟蘆葦精神:頑強、生命力、集體主義、默默奉獻等,也傳承大洼(濕地)人的光榮傳統:勤勞耐苦、寬廣豪放、團結友愛等美德。學習校本課程對師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了師生良好的人格修養。
蘆葦、濕地文化作為一種多功能的綜合課程,在組織開發實施中,我們還注意師師互動,增強團隊意識。學生參與實踐活動,通過小組分工合作等形式,使師師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相關愛、尊重、信任、積極使用,從而達到育人效果。
我校地處農村,但能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條校本課程帶動學校特色發展之路,幾年的實踐證明,隨著“蘆葦濕地”課程在我校的深入開展,激活了學校潛在的活力,形成了獨有的辦學特色,提升了學校的品味,受到各級教育部門的表彰,被批準為省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研究省級實驗校,承擔了省級重點課題——校本課程的開發教育實踐研究,同時,校本課程的實踐,給教師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平臺,提升了自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優秀品質,豐富多彩的課程設置,結合實際,創設了學生自主活動與發展的時空,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作者簡介:劉俊山,男,漢族,河北滄州市南大港管理區第三完全小學黨支部書記,主要研究學校管理,小學高級教師。
編輯 薄躍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