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華
摘 要:教師如何發力于課堂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閱讀期待的指向、閱讀能力的提升,是提高中學生閱讀能力和助力人生發展的關鍵。
關鍵詞:閱讀能力;拓展閱讀;享受閱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具體到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這種綜合能力,應如何培養呢?如何在有效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提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以文本中的課文為閱讀的切入點,帶領學生有效閱讀
現行教材編入了一些名篇佳作,它既對學生有一種產生閱讀沖動的引領,又對學生有一種語言和思想的感染,使學生產生閱讀興趣。教師要想方設法保護和調動學生這種閱讀興趣,促使他們在品賞中進一步提高解讀語言的能力,實現由定向閱讀到發散閱讀,即從課內的小閱讀引發學生到課外的大閱讀,為大量閱讀做準備。促使學生自主去搜集能與課文相媲美的課外文章,并用課上學到的自品互評的方式方法,對這些文章賞析品評,進而實現有效閱讀。指導學生到書店、到圖書館、利用網絡去找尋這些美文,讓學生的行動和思想沉浸在美文之旅。鑒于中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鑒賞能力,所以,他們的閱讀視野更容易被打開,一旦打開,那將會一發而不可收,關鍵要發揮好文本中課文的引領作用,把教材作用發揮到極致。學期初,我通覽教材,選擇重組,把要拓展閱讀的篇目列一個總表,提前發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提前做好閱讀準備。這樣學生在開學初兩周內,就搜集到許多拓展閱讀的篇章,并編輯成文本,隨著閱讀的深入,學生又不斷豐富拓展文本,提前準備好了閱讀內容。實踐證明,準備好了的閱讀,才能做大做強、做深做廣。
二、閱讀指向要明確,做到有目標、有計劃、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閱讀
閱讀的層次性要明晰,閱讀不等于看書。網絡的暢通,紙質書籍的泛濫,導致我們閱讀的泛泛淺讀,今天讀魯迅,明天讀列夫·托爾斯泰,閱讀雖不反對廣泛涉獵,但對于剛剛走在閱讀之旅的中學生來說,閱讀要有指向性,激發他們閱讀期待的同時,也要培養他們選擇閱讀的能力,精讀什么,略讀什么,不讀什么,教師要幫助學生、指導學生把握好。否則,學生的閱讀意志就會被“書海”湮沒,學生的思想也會被擾亂。
只有讓閱讀由課內走向課外,在課內把學生的閱讀功夫練硬,學生才能堅挺地走向課外,自主地在無際的閱讀天地中,找準方向,快樂閱讀,享受閱讀,提升能力,強健思想。
參考文獻:
王建國.淺議如何提高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J].教育現代化,2014(10).
編輯 王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