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宇
摘 要:德育在學校學科教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從生活到學習都有所滲透,學校教育必須承擔其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能夠對其進行德育教育,重視德育教育的作用,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和實踐中都獲得成長,實現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德育教育 學科教育 重要作用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c)-0135-02
現代人才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基石,因此需要以歷史的角度來進行審視這件事情,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德育工作。現在我國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思想、觀念都有了很多新的變化,時代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要求學校可以培養出對社會有用,能夠順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人才。因此德育在這一要求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目前國家之間的競爭變得非常的激烈,特別是人才素質的競爭。哪個國家的青少年能夠滿足素質人才的要求,那么就會在未來具有競爭力。學校及時傳承知識的地方,更是學生進入社會前學習做人的地方。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夠讓他們的胸懷寬廣,品德高尚,志向遠大。學校的校風優劣,學生的學習成績能不能提升,都和學校的德育教育聯系緊密。學生是國家的棟梁,社會的未來,他們的健康成長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因此學校的德育教育僅僅依靠老師來進行是不足夠的,社會、政府、家長都需要支持,參與。學校的各學科教師都應該在教學中滲透德育。
1 學校德育教育重要性
網絡新媒體的出現以及外來精神文化產品的涌入,讓一些不正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對我們國家的學生帶來了不利影響;再加上新的讀書無用論和社會上的拜金主義、自由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等腐朽思想以及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都直接、間接地影響、干擾著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形成,致使在一些學生中出現了社會責任感不強、承擔任務的自覺性較差、分辨是非能力差、社會實踐能力差、抗挫折心理素質差等現象。具體表現為不信守承諾;缺乏感恩、寬容和諒解;消費攀比現象嚴重等。
社會的開發讓學校的道德信念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學生在校外進行交流,獲取的信息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因此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耳濡目染,導致了其人生觀、價值觀都有了偏頗。學校里面接受的是高尚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所以在學生進入社會前,必須要對其進行德育,通過學校的教育來給學生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
思想平的對人的行為、智慧、才能都會有影響,人又是社會的主體,可以支配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經過德育教育讓學生的思想先進、品德高尚,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了正確導向作用。
所以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學生健康發展的基礎。學校不僅僅是進行知識傳播的地方,更是讓學生學習如何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具有社會價值的人,對他們進行鼓勵,讓他們創新,培養他們寬廣的胸懷,不讓他們失去方向和前進的動力。
現在國家于國家的競爭日趨激烈,我們需要想辦法提升我國國家學生的素質,獲得未來競爭的視力。青少年的培養是非常困難和艱巨的,德育教育現在非常的緊迫,因為我國長期進行的應試教育導致了學生的德育水平和國外發達國家比起來落后很多,我們現在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進行彌補和追趕,因此必須從現在開始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各科的教師長期將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新課程標準對德育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對學生的教育要求能夠包含愛國主義、熱愛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等等內容。目的在于培養出遵紀守法、愛國愛家,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才。說明我們國家對于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已經有了比較新的認識,也正在努力的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在基礎學科的教育中滲透德育的情況也開始普遍起來。
2 學科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方式方法
學科教學中的德育,就是教師憑借教材及結合各種活動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我認為學科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大致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2.1 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進行德育的主要場所,它以教材為本,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物理、化學、生物教材中,大部分德育教育內容并不占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
2.2 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是學科德育實施的途徑之一,尤其是語文、歷史學科的課外閱讀。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但書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選擇地讓學生去讀。教師應該針對性地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還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
2.3 課外活動
德育滲透不單單是在課堂教學中存在,課外學習也可以滲透德育教育,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和主題活動,對學生的品德進行培養,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學校開展禁毒教育、法制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來讓他們和社會的一些熱點事件進行了解,開展這些相關的知識競賽,舉辦手抄報等方式,可以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起到較大的提升作用,讓學生懂法,能夠遵紀守法。
3 更新觀念,不斷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質
社會的發展要求學校基礎教育能夠滿足其需求,在新世紀,人才的要求有了改變,我們對品德的要求更高了。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對自己的教育觀念進行更新。從思想上能夠克服重視成績不重視德育的情況,對自己的德育教學方式進行改進,避免傾向主義,不要固定人才的培養方向。必須以學生的終身學習基礎來作為教育目的,讓學生能夠符合合格公民的要求。
同時還應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于人才素質的要求,確立人在經濟社會生產中的主體地位,要求給人的個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個性和創造才能獲得充分的發展。德育工作者的著眼點,應放在作為教育主體的學生身上,致力于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和人格的健全,實現人格個性的社會化。為此,必須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發展健康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為著眼點的現代德育觀要做好小學德育工作,必須提高學校干部和教師的素質。學校重視對教師的培訓,通過教育理論學習,舉辦專題講座,加強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斷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質。
德育工作者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傳播者和建設者,要切實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因為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對學生的德育工作會有非常大的影響,也是學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個評價標準。
德育科研工作表示的是德育在我國的發展,也是德育工作具有科學性的保障,能夠提升德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質。我們需要對青少年當前的成長特點進行研究分析,學生的以下一些方面的教育和研究:愛國主義教育、良好行為習慣教育、艱苦奮斗教育、適應社會生活能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國防教育。
校園環境建設是學生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也是學校德育教學的載體。環境的優美,校園文化的高雅,都會對學生的積極向上心態起到影響,所以需要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德育環境。
學校校風的優劣,學生成績的高低,都會因為學校德育教育重視度不同而有所差異。學生是國家的未來,社會的未來,我們重視的是他們的身心都健康成長,所以除了對其學習成績進行要求之外,對德育教育也不能放松,他是學科教育的基礎,在各學科教育中都應該有所滲透。
參考文獻
[1] 李聚強,郝冀偉.新形勢下如何加強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EB/OL].http:www.sjzdaily.com.cn.
[2] 李冰.德育教育的主要性[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7).
[3] 姜安麗.護理教育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
[4] 護理教育中的德育[J].2011(2):178-179.
[5] 物理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做法與心得[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