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甄麗
[摘要]人文關懷是推動高校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力量,重視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突出人文關懷的導向作用,有利于使高校體育教育滿足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本文以發揮高校體育教育在推動學生發展方面的價值為出發點,對以人文關懷為導向的大學體育教育在學生發展中的價值作出論述的基礎上,從高校體育教育觀、高校體育師資隊伍以及高校體育教育環境三個方面對高校體育教育的開展策略做出了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高校體育;人文關懷;重要性;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 02-0028-02
doi:10. 3969/j.issn.1671-5918. 2015. 02-014
[本刊網址]http://www.hbxh.net
在我國社會轉型時期,高校體育教育體現出了競技化和功利化的傾向,在此過程中,高校體育所具有的本質內容、教育目標以及大學生的發展需求面臨著失落危機,這無論是對于高校體育學科建設還是對與高校大學生的發展都是十分不利的,在此背景下,對以人文關懷為導向的大學體育教育價值和策略做出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以人文關懷為導向的大學體育教育能夠彰顯出高校體育教育所具有的獨特氣質,同時也能夠體現出高校體育教育對學生價值的關懷。因此,在高校體育教育過程中,有必要對以人文關懷為導向的大學體育教育在學生發展方面所發揮的推動作用作出認識,并從高校體育教育觀、高校體育師資隊伍以及高校體育教育環境等方面為開展以人文關懷為導向的大學體育教育構建基礎與保障。
一、以人文關懷為導向的大學體育教育在學生發展中的價值
在傳統的高校體育教育中,單一的教學目標、統一的教學內容以及秩序化的教學組織等都制約了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并使高校體育教學的定位與學生的需求相偏離。而以人文關懷為導向的大學體育教育重視對學生的尊重,強調推動學生的發展,關懷學生的價值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不僅有利于有效激發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創造、能動性以及自主性,同時有利于推動學生在自由放松的氛圍中提升自身的身心健康水平以及體育專業素養,使大學生在對體育教育產生認同情感的基礎上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從而讓學生得到持續的自我完善與自我發展。具體而言,以人文關懷為導向的大學體育教育在推動學生的發展與完善方面所發揮的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以人文關懷為導向的大學體育教育可以通過多元化的體育教育組織形式和豐富的體育活動內容來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體育訓練以及體育競賽的積極性,滿足學生提升自身運動能力和生理機能的需求。一般而言,具有健康的體魄有利于使學生樹立自信樂觀、開朗熱情的性格與態度以及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由此可見,對大學生身心發展所發揮的推動作用是以人文關懷為導向的大學體育教育價值的重要體現;二是以人文關懷為導向的大學體育教育在營造體育文化氛圍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提供角色適應以及社會交往的平臺,在這種平臺中,具有健康、先進、科學的體育思想內容,同時也具有競爭、民主等人文思想內容,這些內容可以讓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情操以及價值觀念,而在體育活動中與他人所開展的交往與互動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由此可見,提升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是以人文關懷為導向的大學體育教育價值的重要體現。
二、大學體育教育中突顯人文關懷的策略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大學體育教育觀
傳統的高校體育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競技技巧,在這種教育模式中體現出了重視技巧而忽略品質、重視功利而忽略學生需求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則需要以人文關懷為導向來開展高校體育教育活動,首先,高校要重視對競技體育的本質做出重新認識,并推動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將學生從單純的競技技術教育中解放出來,并使學生具備更多自我展示以及自我超越的機會。在此過程中,要讓高校體育教育走出工具理性和功利主義的陰影,高校有必要實現精神與物質的結合、科學與人文的結合、健美與自由的結合,并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重視學生人性的完善以及人格的塑造;其次,高校體育教育應當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不僅要重視體育知識的傳授以及體育技能的培養,同時要重視利用體育實踐來引導學生學會做人與學會思維,從而使學生能夠具有健康的身心、過硬的體育技以及健全的人格。這要求高校能夠結合高校體育實際情況以及發展方向來對高校體育教育理念作出重新定位。在體育組織機構的功能方面,要向督促型和服務型轉變。在教育管理制度方面,要向開發性、民主性以及人性化轉變。在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方面,要重視對學生的教化、陶冶、感染以及引導,而不能僅僅強調灌輸和訓練。;再次,高校體育教育有必要重視對本地資源的利用,從而憑借本土體育資源的親和力使學生更容易對體育教學活動產生情感共鳴以及文化認同,并在此基礎上提高高校體育教育的質量以及效率;同時,高校體育教育要重視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承認并尊重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從而為學生體育文化素養的提高構建基礎。在此方面,高校體育教育要重視改變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被動地位,重視學生在課程構建與教育內容體系構建方面的參與,并以學生需求為出發點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以便對學生的創造力以及潛能進行發揮,從而使高校體育教育實現“育人”目的。
(二)重視體育教師人文精神培養能力的提高
以人文關懷為導向的大學體育教育活動不僅要求體育教師具備以人為本的大學體育教育理念,同時要求體育教師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教學能力以及業務素質。為了讓大學體育教育體現出強調人文關懷的特點,體育教師需要重視自身人文精神培養能力的提高,而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自身素養的提高并重視與學生構建良好的互動關系。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需要對以下三點基本內容作出實踐:一是對學生個性體現出充分的尊重。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以及生活經歷都各不相同,所以學生的個性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為了體現出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體育教師應當在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同時要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二是與學生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具有個性、活力以及情感的生命體,因此在人格方面,學生與教師是完全平等的,因此教師應當在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基礎上對學生做出了解,并對學生潛能的挖掘與發展充滿信心。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權利、人格、思維方式以及尊嚴,在尊重學生差異性的基礎上對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失誤持有寬容態度,在重視與學生的溝通基礎上形成民主、和諧的體育教育氛圍,從而確保學生能夠體會到教師對自身的尊重;三是構建體育教育感情共同體。大學生群體具有活躍的思維、敏感的心理、較強的自尊心以及好勝心,所以他們渴望受到別人的尊重與認可。所以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與學生構建相互尊重的關系,從而為師生之間的和諧互動構建基礎,并未大學體育教育中人文關懷的體現構建保障。也正因為如此,體育教師重視與學生一起構建感情共同體是十分必要的。構建感情共同體的可行性體現在教師與學生兩個方面。從體育教師方面來看,體育教師可以在推動學生知識、技能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格的逐漸成熟過程中感受快樂與成功,從而使自身體會到成就感。而學生在體育教師的影響下不僅能夠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并且可以在教師人格魅力的感染中與教師更高的產生心理共鳴,在此基礎上,學生不僅能夠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而且可以輕松愉快地度過自身的大學生活,并為走向社會奠定基礎。情感共同體的構建要求教師能夠具有豐富的知識以及獨特的人格魅力,從而在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過程中發揮出引導作用與榜樣作用。endprint
(三)營造良好的人文體育教育環境
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是在大學體育教學過程中突顯人文關懷的重要條件。人文環境是由人類文化與思想所形成的精神文化氛圍與境況,高校體育教學中的人文環境則是高校體育教學中由高校師生共同構建的文化氛圍與精神環境,這種文化環境以及精神環境需要通過體育文化活動來營造,其意義體現在能夠在影響學生心理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思想行為進行有效的規范,并推動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高校以及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一是對高校校園內的自然環境進行充分利用,并對高校優勢體育資源進行充分開發。在此方面,高校需要重視在校園自然環境和景點的建設中融人體育娛樂以及體育休閑功能,在對高校自然資源做出充分利用的基礎上來推動組織化程度的提高,從而使高校體育現有功能和潛在功能得到充分的開發;二是重視資金投入力度的加大,對大學體育教學設施做出完善。在高校體育人文環境的構建中,物質文化是重要的保障、前提以及基礎,物質文化包含體育器械、體育場館、體育資料館、基礎性體育設施等師生開展體育鍛煉、體育教學以及體育學習的硬件條件,所以高校教學管理部門應當在這些硬件設施的完善中做出科學規劃,并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來對現有的硬件設施做出充分的利用與改造,同時對欠缺的硬件設置做出合理的設計與補充,從而使高校物質文化環境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優化;三是構建休閑、娛樂、健身、教育四位一體的體育教學環境。以人文關懷為導向的大學體育教學不僅要重視體育知識以及體育技能教育,同時要重視在突破傳統教學常規的基礎上推動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導、健康文化氛圍的豐富以及健康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營造,通過在師生生活區域建設設備齊全、功能齊全的綜合性體育場地來實現休閑、娛樂、健身、教育的思維一體,這種高校環境不僅能夠讓大學生得到鍛煉,同時能夠在提升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基礎上讓師生體會到高校對自身的人文關懷。
參考文獻:
[1]周妍,李啟迪.論體育教學方式的內涵及其變革[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4).
[2]劉鵬.大力加強體育文化建設[J].求是,2012(4).
[3]鄭婕,齊云飛.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植人體育元素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7)
[4]楊占武.美國大學體育核心理念初探[J].體育文化導刊,2011(4).
[5]張楚廷.大學人文教育與人的解放[J].高等教育研究,20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