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青
【摘要】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促進語文思維培育,要做到精簡問題促進提問有效性,多利用開放型的問題提問,并且注意提問的合理性,才能更好地為培育學生的思維品質服務。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語文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的內在本質是語言和思維的辯證統一,由語文學科的本質決定了語文教學中思維培育的價值。提問作為一種古老而傳統的教學手法,是實際課堂教學活動中多邊互動的一種主要途徑。提問促成了多元對話,使得師、生、文本三者的認識與思想得以溝通。因此有效的課堂提問行為,對于推進小學生語文思維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精簡問題促進提問有效性的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課上的問題應刪繁就簡,要從思維訓練的角度深入思考課堂上每一個問題提出的目的和意義,明確該問題對于學生哪方面思維發展有促進作用。教師要善于整合課堂提問,讓問題與問題之間邏輯清楚、環環相扣,進而能通過這個序列問題,讓學生的思維活動層層深入,不斷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不提倡割裂文本、提過多小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而是建議用一個開放型的大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動機,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活動。比如,學習《夜鶯的歌聲》一課時,教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文中哪些語句體現了小夜鶯的勇敢?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多元的,學生在整理答案時可以經過個性化處理,是個非常典型的開放型問題。學生在集中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有足夠的時間去閱讀文本、自學體會、進行批注,首先保障了學生真正深入文本進行學習的時間;其次,帶著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學生能夠有的放矢的從課文內容中進行概括與歸納,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再次,學生在整理答案的過程中,可以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梳理,通過語言的運用過程,再一次幫助學生進行了思維活動的操作訓練,強化了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由此可見,課堂問題不在多,貴在精。
二、利用開放型問題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教學策略
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是具體形象思維向一般形象思維發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一般形象思維過渡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就不能再單一地指向某一處文本的表象了,而是要引導學生對于所觀察、分析的內容的重要特征和內部聯系進行概括、歸納,即向學生提出開放型問題。在設計開放型問題時要注意,問題要嚴謹、縝密,充分挖掘學生的思維廣度和深度,而不是蜻蜓點水,浮在獲取思維表象的淺層。
開放型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頻率低,因為沒有統一的答案,往往會令教師不好掌控自己的課堂,所以是對教師的挑戰。但是這類問題有較大的思維空間,需要更高層次的思維水平,對于思維的鍛煉有更大的幫助。特別是小學階段學習大量的文學作品和閱讀材料,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處在重要發展期,對文本中一些書面的描寫和表達,學生僅僅停留在淺層,而開放型的問題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方向,形成多維度、多元的思維傾向,幫助學生概括、歸納思維材料,整合思維表象,再造想象,產生聯想,學生能夠按照問題的示意以及提供的線索開展合理的思維活動,其抽象思維能力就得到了發展。比如《貓》一課,教師通過開放性問題:大貓勇敢的時候,還會干什么?讓學生通過文本給出的信息和線索,依據問題的方向,展開一定的概括和歸納活動,從而使“貓”的形象更清晰地建立在腦海之中了。
特別是在小學高年級,一些較為抽象的說明文或議論文中,抽象思維更突出,教師也能夠通過提開放性的問題來幫助學生形成篩選信息、整合信息、重組表達的抽象思維過程。這類問題提供了思維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過程,要求學生進行思維活動,并通過更縝密、有邏輯的思維活動來形成抽象思維。例如,在學習《鯨》一課時,教師的問題:從哪些方面能夠證明鯨不屬于魚類?這個問題需要學生經過閱讀文本、整理文本中的信息,再將其整合,然后進行表達。由這個開放性的問題,學生能從其形態、體積、生命延續方式等多方面進行回答,而在探尋答案的過程中,經過了自己思維活動的甄別、反饋和整理,正是對于其抽象思維能力的訓練。
三、合理運用提問增加思維經驗和材料的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課本的編寫,每個年段有不同的發展目標,具體到每一冊每一單元,都有不同的主題。每個年段的目標是遞進且螺旋上升式的,看似各個單元的主題相互之間沒關聯,但放到整個小學整體背景下,有些相似的主題會在不同年段重復出現,但對學生提出的要求是不斷提高的。從思維的角度來講,我們在進行教學時,不能讓學生僅僅停留在思維經驗和材料的表面,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尤其是在設計提問時,問題要把相關知識和學過的知識整合起來,通過回想再運用,調動學生利用已有的經驗來解決現有問題。這樣,可以使已成隱性的經驗材料再次成為顯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的運用內化,再次結合新的思維經驗和材料,從而不斷豐富學生的思維經驗和材料。
教師也可以利用開放型問題,幫助學生積累思維經驗和思維材料。例如,教學《鄉下人家》一課時,教師可以在第二課時的品讀文本中直接拋出一個從對課文整體認知入手的問題:作者寫了鄉下人家的哪些景色?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進行初讀時,可以選擇邊讀邊思考、整合提取文本信息的方法,也可以選擇整體讀后再回讀梳理文線、組織思維材料的方法。不同的思考方法和不同的思維活動過程中,學生更能個性化地調動、運用、積累思維材料,進而增強學生處理思維材料的能力。
四、結語
思維培育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任務之一,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達到思維訓練與語言訓練相結合的目標。而課堂提問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一種最為普遍、靈活的教學方法,應當為更好地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培育學生的思維品質服務。
參考文獻
[1]方繩東.小學低年級寫話新思維[J].教育科研論壇,2010(4).
[2]姚燕.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J].成功(教育),2012(22).
[3]師雯雯.如何有效進行低年級小學語文寫話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5).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