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丹
【摘要】在社會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移動學習以其方便、快捷、高效的優勢獲得大家青睞。在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的外語教學中,移動學習使學生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適應了新課標的要求。現以我校與軟件公司聯合研發的“掌上學堂”智能網絡學習平臺為例,談談移動學習對職業學校英語教學的改變。
【關鍵詞】移動學習 自主 高效 持續
隨著當今社會信息技術、多媒體和網絡技術迅猛發展,“網絡學習”、“自主學習”、等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的外語教育既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還要滿足學生畢業后就業、生活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在這種形勢下,移動學習脫穎而出。它是指依托移動通信技術或無線網絡技術,利用移動計算設備隨時隨地獲取教育資源、教育信息和教育服務的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它使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獲取信息的幫助者、促進者;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現以我校與軟件公司聯合研發的“掌上學堂”智能網絡學習平臺為例,談談移動學習對職業學校英語教學的改變。
一、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自主學習
“掌上學堂”包含學習中心、考試中心、調查問卷、單詞查詢等選項,學生學習了相應的章節后會顯示學習進度。Words and Expressions和Reading and Writing可以分別進行單詞和句子的朗讀,紅色的生詞有相應注釋;Listening and Speaking可以觀看課文視頻;Grammar Training可以進行相關語法訓練,考試列表界面會顯示考試分數。學生可以利用每天洗漱、吃飯、乘車、排隊等候等碎片時間來學習。首先,職校學生喜歡新事物,有趣的動畫吸引了注意力,提高了學習興趣;學習進度表不斷提醒學生堅持學習,互相比較,激起學生的競爭意識;第二,每天設定鬧鐘提醒,要求學生反復聽單詞、句子和課文的朗讀,重復的刺激配合課余休閑時間的英文歌曲、電影、電視劇等,營造英語語言環境,強化學習氣氛;第三,引進聲音測評軟件,學生按要求完成跟讀、朗讀、對話、陳述等任務,同時將自己的話語錄制進去,聲音測評軟件會給出相應的成績等地,也可以聯機和周圍的同學進行PK,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能力,尤其給平時羞于開口的同學創造了零負擔的良好訓練機會;最后,考試中心還引入PETS二級考試選擇和改錯題,系統歸納詞匯、語法知識重點,并輔以強化訓練,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經近年PETS二級考試成績對比顯示,使用“掌上學堂”的實驗班成績明顯高于普通班。整個系統操作簡單、使用靈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自由掌控,拋卻了傳統課堂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格局,實現了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
二、打造高效課堂
“掌上學堂”給學生提供了課外學習機會,同時也提高了英語課堂效率。比如在上職業學校《英語》教材第二冊Unit 6 Watch for Fun 聽說部分時,教師首先要求學生將聽說部分生詞歸類,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完成習題,根據后臺統計正確率快速找到學生的問題所在,課堂重點評講錯誤率高的題目;其次課前跟讀對話句型,由聲音分析軟件找到大概問題進行改正,課堂上學生基本可以復述句型,補充對話等鞏固強化環節能節省很多時間。教師利用這部分時間給學生擴充更多課外知識,如電影歷史、電影明星、電影賞析等,也可以把課堂交給學生,由學生表演課前準備的經典電影片段、影評報告、定題辯論等,既豐富了課堂形式,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創造力和審美鑒賞能力,達到語言、技能、情感態度三維目標。課后作業分層而設,基礎差一些的同學根據模板(即本課句型)寫影評,基礎好的同學可以脫離課本自主撰寫。寫作過程中老師和學生借助網絡學習平臺隨時交流,尤其可以和那些需要特別關照的學生交流。網絡平臺減少了當面交流的壓力,便于發現學生問題,更好地掌握并指導學習。
三、終身學習,可持續發展
終身學習是指社會每個成員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實現個體發展的需要,貫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續的學習過程。即我們所常說的“活到老學到老”或者“學無止境”。終身學習不僅要求學生學會學習,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養成主動的、不斷探索的、學以致用的良好習慣。移動學習就為這個學習方向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學習者隨時隨地自主的學習,只要一直堅持下去,從最初的“鬧鐘提醒”式學習就能慢慢演變成習慣性學習,而學習帶來的效果會激勵學習更有信心學習新的課程,并把好的學習習慣帶到以后的學習中去,完全可以帶動專業課的學習,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行為主義理論認為,人類的思維是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即形成“刺激-反應”的聯結。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學說,又強調了強化的作用。移動學習就是先提出一個問題(刺激),再由學習者提出解決方案(反應),并由系統反饋強化這一過程。將來,移動學習會不斷積累經驗,揚棄優缺點,更好地為職業學校英語教學服務,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羅忠民,何高大.外語新課程教學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張文質,孫明霞.課堂因生成而精彩[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