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倩 毛明科
摘 要: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和培養是大學教育范疇中重要組成部分,而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價值觀念的影響下,大學生道德體系構建面臨著新的挑戰。本文將從多元文化背景下探討大學生的道德體系建設。
關鍵詞:多元文化;大學生;道德體系
隨著經濟、信息、電子技術的發展,傳統單一的文化逐漸向多樣性、多義性、多向性的多元文化發展,從而導致大學生的價值觀存在著差異性。
面對多元文化、不同的價值觀念,很多大學生在對道德進行判定的時候,有的會出現盲目的跟隨、有的則個人意識強烈、有的也會表現出茫然無知的狀態,種種現狀表明多元文化的給大學生道德教育造成了“積極”和“消極”的雙面效應。
筆者從多元文化的視域下,對大學生的道德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從中汲取一些經驗教訓,探索適合大學生的道德教育的方法,不僅能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對和諧社會的建設有積極的意義。
一、多元文化的概述
多元文化并非僅僅為文化的表現形式,一般指的是價值觀認同的差異:由于地域性差異的文化,如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文化認同方面的區別:有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有傳統文化、現代文化、后現代文化之分。多元文化的發展往往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而發展,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之間的思想觀念會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在文化的價值認同上就會有差異。對于多元文化而言,并沒有一定的標準去衡量它的好壞,而承認多元文化存在多樣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政府對某些政策的制定執行,這就意味著人類文明的進步。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道德觀存在的問題
如今的大學校園,90后是主要群體,他們思想前衛、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較強,但是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他們也會出現焦慮、急躁、自控能力差等問題,具體表現為:
1.道德立場不堅定。面對“知”與“行”的問題上往往會產生沖突,在大學生校園中往往會出現有悖于傳統道德觀念的現象,如同居現象、打架現象、考試作弊現象等等,反而這些現象會得很多學生得認可,去追隨,這就活生生得剝離了“知”與“行”。在這些外界因素的影響下,很多學生的道德立場不堅定,從而也產生不必要的矛盾和困惑。
2.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大部分90后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基本都是嬌生慣養,所以在這種家庭環境之下,養成了自我為中心的習慣,這就導致他們在校園過集體生活的時候很難適應,做事還是自私自利,缺乏集體觀念。
3.價值的評判標準多樣化。文化的多元性也造成了價值觀評判的多樣性,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們很容易就心里膨脹,就業中就會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從而很多人通過關系、美色等途徑去獲取衣食無憂的生活。拜金主義、享樂思想使得大學生的價值觀扭曲。當前,中國的兩極分化極為嚴重,很多學生就像通過種種途徑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出人頭地。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道德觀教育的原則與措施
道德觀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學生身心成長和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當前,道德教育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動態性,所以,高校作為道德教育的主體,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結合日常生活中的鮮明列子,遵循道德價值的相關規律去因材施教。
1.改善道德教育的環境。人的相關活動以及人的品性形成都與環境息息相關,道德教育環境的好壞,將影響到道德教育主體。多元文化環境下,應該注重教育力量和教育環境優化相結合,重視道德教育、綜合素質的培養,要盡量為每一位大學生提供公平、公正、創新的道德教育環境,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去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盡量發揮家庭、高校、社會的共同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融入學生的良好品格的形成。
2.豐富道德教育的內容。在道德教育過程中,應該注重內容、形式的多樣性。但是在實際教育中,很多內容缺乏時代特性、實踐特性,我們既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文化精華,又要從現實中開展實踐教育。同時,需要更新豐富道德教材內容,要突出內容載體的多樣性,比如增加一些熱點話題、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增設感悟專欄等,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感悟人生的真諦,受到道德的教育和感化,進一步提升社會核心價值觀。
3.拓寬道德教育的渠道。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旨在培養大學生適應不同環境下學習生活能力,培養同不同民族、地區等各類人員的交流能力。在道德教育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傳統、民族、文明等一系列問題,遵循道德原則,并且重視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對他們的價值觀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培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4.改進道德教育的方式。教育方式方法的好壞是衡量道德教育有效性的重要載體,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要把進一步加強“實踐育人”的教育模式,在學校的管理中,不能簡單的認為道德教育僅僅是一種對人的單向灌輸,可以結合鮮明的案例分析,通過細致、生動的講授方式,引導學生選擇正確的價值觀,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注重課堂教育和身教形相結合,要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來增強道德教育的信服力,使得學生能夠正確評價社會現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四、結論
隨著經濟、文化的進一步融合,價值觀也產生了多元化,這其中存在積極和消極雙方面的影響,所以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樹立“實踐育人”的教育理念,做好積極的引導作用,充實道德教育的內容,改進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將正確科學的價值觀、人生觀、倫理道德規范、法治規范以及其他的正確思想與日常教育管理相結合。
參考文獻:
[1]顧園.論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的道德教育[J]蘇州大學.2011.10.
[2]杜時忠.多元化背景下的德育課程建設[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3.
[3]王可為李洪梅.以人為本視角下的高校德育實踐性探析[J].經濟師,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