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娟
摘 要:小學數學作業評價,一要善用激勵評價,增強自信心;二要巧用作業評語,打開心靈之窗;三要采用多元評價,促進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評價;改革與嘗試
小學數學作業評價是實施小學數學學習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批改作業是小學數學教師的一項常規性工作,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提高,也是師生交流互動的一種方式。它對于指導學生學習,驗證教學效果,完善教學方案,理清教學思路,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少老師片面認為,數學學科作業評價就是批改作業,習慣于用“√”“×”來判斷學生答題的正確與否,因為這種正誤符號的使用大大節省了老師批改作業的時間,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業批改的效率。但是,這種傳統的批改方法對于學生來說則枯燥乏味,缺乏激勵性,不能全面評價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針對當前小學數學作業評價的現狀,結合本人的課堂實踐,淺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善用激勵評價,增強學生自信心
心理學的實驗表明: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便會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望;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過激勵后,其能力的發揮是激勵前的3~4倍。每一位學生都有成功的渴望,尤其是小學生,更需要表揚,渴望得到別人的贊賞和認同,一句由衷的激勵語,會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使之產生欣慰、幸福的心理體驗,從而增強榮譽感、自信心、上進心,提高活動的自覺性,教師要及時捕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每一個閃光點、每一點進步的時機,及時適度地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例如,在教學列式計算時,有一道這樣的題目:0.6時=( )分。許多學生得出0.6時=(60)分,這時我并沒有急于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等級評價,也沒有指責他們,而是在旁邊寫兩個字“進率”并指導他們去復習課本上的同類例題,學生一下子就弄清了算理,很快把錯題糾正。又如,有這樣一道練習題:某工廠前2天共節約用煤8.2噸,后3天平均每天節約用煤3.6噸,這樣平均每天節約用煤多少噸?大部分學生這樣想(8.2÷2+3.6)÷2=(4.1+3.6)÷2=3.85(噸),面對這樣的解法,我在旁邊注上:平均數﹦總噸數÷總天數,學生一下子豁然開然(8.2+3.6×3)÷(2+3)=19÷5=3.8(噸)。這時我再適時給予鼓勵,這樣不但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還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
二、巧用作業評語,打開學生心靈之窗
作業評語是教師對學生作業作出的整體評價,是師生之間信息的相互反饋,也是師生之間心靈的“對話”。我經常在批改作業時加一些針對性、啟發性、鼓勵性的評語:對于學習認真愛思考的學生評語是“你的見解與眾不同,真讓人耳目一新”“你真棒!這種解答方法很新穎”“老師因你而驕傲,為你喝彩”;對于作業粗心大意的學生評語是“再仔細一點,相信成功一定屬于你”“請將認真進行到底,任何細節都不能大意”;對于學習信心不足學生的評語是“后進不可怕,就怕無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動力,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行,加油”等批語。
在批改數學作業中使用的評語,不僅要注意學生解題的正確與否,還要注意開發學生的潛能,激發其創新意識。如,講解“圓柱的側面積是72平方米,底面直徑是4米,它的體積是多少?大部分解法都是:3.14×(4÷2)2×=72(m3),而有一個學生是利用圓柱體積公式推導圖來剖析解答,圓柱側面積的一半是拼成這個長方體前面的面積,看作長方體的底面積,圓柱的半徑是這個拼成長方體的寬,看作長方體的高,根據長方體公式v=sh得出的解法是72÷2×(4÷2)=72(m3)。面對這種解法,我為之一震,這是善于思考的結果呀!我在這道題邊上貼了一個大大的“紅蘋果”,并寫道:“解題方法簡單巧妙,解題思路不同凡響,真棒!”短短的評語,簡潔明了,充滿愛意,充分肯定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像這樣的評語學生看后都會備受鼓舞,從而產生新的學習動力,繼續攀登新的高峰。
三、采用多元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直以來,批改作業、評定成績幾乎都由教師包辦,呈現的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學生對教師花大量時間批改后的作業,只看成績或等級,并不加以反思。因此,小學數學作業評價應采用多元的評價方式,采取教師評、學生評、家長評相結合的形式,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1.教師評價
教師評價的內容包括:檢查學生的學習習慣,按時完成作業情況及作業整潔美觀、書寫規范正確程度等,也考查學生完成任務的意識和能力。我采用的評價形式是星級+等級+簡語:星級評定是教師根據學生作業完成的正確率給出相應的3~5個★;等級評定是以學生作業的書寫工整、卷面干凈為依據,在星級評定旁邊加上“優、良、合格”,如,“5★+良”表示作業準確率高但書寫情況還有待提高。除了進行星級評定和等級評定外,教師還需結合平常作業批改中針對學生的進步或獨特的見解及時給出“短而精”的評語,用簡短的文字描述作業中的閃光點,及時正確引導,激勵學生創新提高。
2.學生自評互評
傳統的教學評價都是由教師來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片面強調和追求學生成績的精確化和客觀化,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現在教師應該讓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即讓學生通過自評來反思自己的不足,通過互評發現他人長處,提高自我。要求學生每次做完作業后,自己檢查,自我評價。例如,做對幾道題就凃幾面小紅旗或貼幾顆小星星,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養成自我檢查的學習習慣。在自評的基礎上,鼓勵學生之間互評。如,將學生五人分為一個小組,設組長一名,先由小組內成員根據作業完成的情況對他人進行評價,以肯定成績為主,同時提出建議和改進措施;然后由組長作總結,并向其他小組交流反饋評價結果。這種通過學生主動參與完成的評價,既客觀全面,又易被學生認可,同時參與的過程就是一次很好的教育過程,學生間合作交流,互相鼓勵,班集體凝聚力增強了,學生個體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促進學生學習的良性循環。
3.讓家長成為作業評價的參與者
家長作為學生家庭作業的重要監督者,在小學生完成家庭作業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可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讓家長成為孩子作業評價的積極參與者,架起一座學校與家庭的橋梁,我在作業評價中采用調查表的形式。如,
學生作業完成情況調查表
■
說明:請根據孩子的表現在( )里打“√”。
針對低年級學生,要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通過調查表可使家長時常關注自己孩子的學習習慣,更好地配合老師幫助孩子學習,通過調查表也使老師能更深入地了解學生學習的綜合信息,并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或提醒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或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方法等。
在改革小學數學作業評價方式的嘗試實踐中,我深深感受到:數學作業不應是單一枯燥的文本,而應是富有色彩、充滿情趣的多元的綜合體。它能夠激發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在愉悅的情境中獲取知識,使學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全面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萬小琴.靈活批改 全面評價[J].小學數學參考:綜合版,2008(10).
[2]黃振宇.巧用作業評語 與學生心靈相通[J].小學數學教育,2009(12).
[3]肖麗.小學數學作業評價改革之我見[J].學園,2010(02).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