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岳元
摘 要:中等生既不出類拔萃,也不影響秩序。在教師的印象和評價中,他們是最不用操心的學生,故而對其投入的精力和給予的關注就相對較少。事實上,對于這樣一個容易被忽略的群體,在日常班級管理中教師應給予其更多的關注。
關鍵詞:中等生;轉變;提升;自信
如果把班級比作一個花園,那么這個花園應該是滿園繽紛百花齊放,而非優等生一枝獨秀。作為園丁的教師,不能光把注意力放在“優秀花木”和“問題花木”上,更應關注每一株花木的成長,促進班級整體的提高。
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這樣的學生往往是班級的大多數:他們既不出類拔萃,也不影響秩序;學習上比較自覺,活動也都參加;成績不拔尖,但也從不搗亂,是我在班級管理中最不用操心的學生。在忙著提升優等生的成績與糾正問題學生不當言行的時候,這部分不易引起我們關注的大多數,在有意無意間被忽略了。這不僅是對他們教育上的不公平,且長期下去必定會影響班級管理質效,甚至還會傷害到他們,對他們的學業發展、精神成長、人格形成等造成負面影響。于是,一個新的群體進入了我的視野,我將他們稱為“中等生”。
隨即,針對這“大多數”,我做了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他們多數是“乖”孩子,學習成績多處于班級中游;具有較強的自覺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做事踏實認真,遵守規章制度,是讓家長放心、老師省心的學生。這樣,我將這些中等生做了簡單的梳理和分類:一類是一心只讀圣賢書的“乖”學生:這樣的學生只管埋頭讀書,班級集體活動只是被動參與;偏向自我封閉,鮮有主動組織參與集體活動的意識;和同學關系一般,少有朋友;一類是性格內向的“乖”學生:不愛表現自己,害怕自己表現不好而引起別人譏笑;被動接受意見;學習與生活行為隨大流、不越軌,錯事沒有他,好事也不會參與,中規中矩。
因此,我將自己的工作計劃做了調整,既要“抓兩頭”,更要“促中間”。我對這部分數量龐大的中等生一一做了詳細了解,在學習和集體活動中有的放矢地進行全面培養,具體做了如下的工作:
一、客觀上為中等生創造條件,讓他們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重新安排座位,打破以往的優等生坐橫向第三排黃金座位,有意識地定期輪換座位,讓中等生也能進入課堂的“優勢區域”,調動其積極性,讓他們在課堂上活躍起來。
二、主觀上改變中等生不愿或不敢鍛煉的心理,讓他們融入到班級中來。在班級自主管理中,以輪流當班委的形式讓中等生參與班級管理,鍛煉他們的能力,增強其班級認同感,提升班級凝聚力。
三、自信是成長的基礎。根據中等生的特長和興趣,我組織了普通話演講,各科知識競賽及他們感興趣的兵器、游戲知識講座等各類活動,讓他們在這些活動中展現自我,并適時輔以表揚,鼓勵他們增強信心,超越自我。
四、目標是成長的動力。通過具有針對性的主題班會和其他教育活動樹立目標,讓他們獲得積極有效的引領和激勵。例如,我組織了以職業生涯規劃為主題的班級教育活動,讓他們發掘自身優勢、增強自信,以此喚起大家關注未來的意識,確定未來生活的目標,激勵他們發奮自強、超越自我、走向卓越。
在這一系列活動中,我始終關注著他們,令人欣慰的是,班里的中等生正悄悄地發生變化:拘謹轉變為開朗,沉默轉變為活躍,自卑轉化為自信……真沒想到,集體朗誦、辯論會、紀律評先等活動成為沉默的中等生充分展示才能的舞臺。原來,只要給他們搭建舞臺,為他們創造機會,每個學生都是好樣的!
參考文獻:
[1]遲希新.提升班主任中等生教育的實踐智慧[J].中小學德育,2013(08).
[2]潘穎.“乖”學生也需要關注[J].中小學德育,2013(08).
?誗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