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成鋼
摘 要:高效課堂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一種新的價值追求,開始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重視,尤其是在新課改之風深入盛行的今天,打造高效的教學課堂,更是一個意義重大且值得探討的問題。以初中物理學科為例,并結合多年教學實踐,對如何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課堂這一論題進行詳細說明和闡述。
關鍵詞: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探究式教學;生活化;多元化教學評價
所謂高效課堂,即教師付出最少的人力、物力和精力,獲取高質量、高效率、高收益的教學課堂。所以,作為初中物理教師的我們,應該對此問題給予高度重視和關注,通過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改觀學生對物理學科晦澀難懂的印象,進而促使高效課堂的實現。
下面,本文就從以下幾方面,對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打造工作進行研究和論述。
一、更新教學觀念,采取探究式教學方法,做到以生為本
目前,相當一部分物理教師認為學生主要學習目的是在中考中取得優異成績,因此總是采取對學生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即將各種物理概念、規律、思想方法等強行灌輸給學生,整節課都是圍繞自己來轉,學生只是以被動者、接受者的身份參與課堂教學。《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指出:“物理課程應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因此,作為一名奮斗在一線的初中物理教師,我們必須嚴格遵循這一教學理念,在課堂上采取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從而做到以生為本,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比如,在學習“探究電流做功與哪些因素有關”這節內容時,我們就可摒棄以往將結論直接講述給學生的教學方式,而是先向學生拋出幾個問題,如,如何測算家庭中電流做功的多少?你覺得電流做功與哪些因素有關?如何探究電流做功與電流、電壓、通電之間的關系等,讓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回答,然后,給學生提供實驗器材,讓他們自由結合成小組,做電功與電流、電壓、通電之間關系的實驗,并根據實驗結果,通過和組內成員的交流、分析,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這樣,我通過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做到了以生為本,也使學生對本節物理知識點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實現奠定了基礎。
二、結合現實實際,實現物理教學生活化,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物理學科之所以是學生最恐懼和厭煩的學科,除了它本身所具有的高度抽象性和嚴密邏輯性等特征,還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它與人們生活實際有關,這使學生意識不到物理知識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具有的意義和價值,自然也就對它提不起學習的興趣。《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這一課程基本理念,所以,在初中物理課堂上,我們應注重挖掘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結合點,實現物理教學的生活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比如,在學習“光的傳播”這節內容時,首先,我為學生呈現了幾張與光有關的優美圖片,如穿過樹林的道道陽光、城市迷人的夜景、發光的螢火蟲、令人陶醉的晨曦等,然后,我對學生說:“同學們,看了這些圖片,你們有沒有發現它們的共同特征?”“有,都與光有關!”“是的,光與我們的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系,它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裝扮得絢爛多彩、引人奪目,那么,你們想不想知道更多有關光的奧秘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索光的世界。”這樣,我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拉近了物理知識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距離,喚起了學生對光的求知欲望,從而使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態投入這節課的學習。
三、改革評價導向,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受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大部分物理教師采取的是單一化的教學評價模式,即評價主體的單一化、評價內容的單一化、評價方式的單一化,且具有明顯的甄別性和選拔性功能特征,這顯然是與新課改的價值取向“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相違背的。而且,《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也提出:“在新的評價觀念指導下,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以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發展和物理教學的改進。”所以,我們應改變以往以學生學業成績為單一標準的評價導向,爭取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如評價主體由原來的唯一主體——教師發展為教師、家長、學生,評價內容由原來學生的學業成績發展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多方評價,評價方式除了平面的書面測試外,還可通過實踐活動評價、綜合評議等方式來進行,如此,我們便可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課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需要對它付出長期的努力和探索,也希望廣大物理教師都對高效課堂這一教學目標給予高度重視,并大力探索符合學生學習實際和物理教學特點的教學策略,使高效的初中物理課堂早日形成。
參考文獻:
[1]趙昂.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4-04-01.
[2]黃岑.論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方式研究[J].快樂閱讀,2011(21).
?誗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