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敏
摘 要:新課程標準提倡“以學生發展為本”“強調科學探究過程”,教學既要重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視知識、技能的形成過程,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激發探究興趣,誘發探究動機;創設探究情境,營造探究氛圍;加強探究引導,交給探究鑰匙;注重生活實際,提升探究能力。
關鍵詞:物理教學;探究能力;培養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物理課程應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比绾我孕抡n程的理念指導改進我們的教學,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探究學習機會,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自主地獲取科學知識,增長能力,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激發探究興趣,誘發探究動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時,才能想學、愛學,主動、積極地去認識、去學習、去思考、去探究、去創新。因此,在教學中,應設法激趣,以誘發學生的探究動機。
1.充分利用新教材精心設計的“想想議議”“想想做做”“科學世界”“動手動腦學物理”等欄目提供的素材,認真組織學生想、議、做,使學生受到一些啟發,調動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2.“從生活走向物理”。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身邊的物理現象、實驗等方法來刺激學生內心深處的求知欲,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有效地幫助學生深化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認識。如,在學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可以事先安排學生尋找一些能夠發聲的簡單物體,讓學生觀察樂器發聲時出現的現象,去感受“聲音的世界”,由此進行“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情景,使學生利用生活經歷來探究新知識、實踐新知識,更好地領悟科學思想和精神,為其終身發展夯實基礎。
3.“從物理走向生活”。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中學物理教學內容,密切聯系生產、生活、科技發展的實際,關注現代科學與科技的前沿成果,關注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將學生探究的焦點從課堂引到社會,切實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如,學習了“電功”“電功率”以后,讓學生測定家庭用電器日耗電量,看電表是否“快”了;學習了“光現象”后,讓學生到校外廣泛了解光污染及光污染的治理,還要求學生到眼鏡修配店了解近視眼和遠視眼的視力檢查和鏡片的配制過程。
二、創設問題情境,營造探究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將問題作為探究的出發點,把學生快速帶入物理情境之中。如,在學習大氣壓時,先做實驗“將一個杯子裝滿水,上面蓋一張紙板,然后將杯子口朝下倒置,紙片不會掉下來,水也沒有溢出來”,然后提出問題:是什么原因使紙片沒有掉下來?把學生的思維引入一個神奇的世界,讓學生充分應用已學知識,去分析,去思考,去討論,使之產生一種“我要學”的愿望。
三、加強探究引導,交給探究鑰匙
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優化課堂教學結構,重視探究引導,教給學生獨立學習、研究、自行獲取知識的方法,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學生學會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起到“授之以漁”的作用。首先要把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與要探究的內容進行搭橋,縮小探究范圍與探究難度,使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較快地成為一個探索者、研究者與發現者,增強科學探究的信心。其次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的設計原理,進行正確的探究判斷,形成與發展科學探究的能力。如,在講“凸透鏡成像規律”時,教師先進行演示,移動蠟燭和光屏讓學生看到放大的像、縮小的像和看不到像。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提出問題:什么情況下才能分別得到放大的像、縮小的像和看不到像?然后讓學生自己大膽進行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在愉快而輕松的氛圍中獲得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基本技能,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開展探究活動,提升探究能力
在教學活動中,盡可能創造條件,結合教學與學生實際,廣泛開展各種課外探究活動,在探究中去體驗、去學習、去感悟。如,指導學生閱讀科普讀物,舉辦科普知識講座、物理知識競賽,組建物理興趣小組,探究制作一些小實驗,展示各種科技小制作。讓學生“做中學”“嘗試中學”,不斷提升探究能力。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只要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動腦,創造一切條件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探究,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增強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一定能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魏志朋.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硅谷,2009(16).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