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勢在必行,觀察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物理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主要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觀察能力;教學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為基礎的學科,很多物理定律都是從觀察和實驗中得到的,觀察作為學習物理的重要方法,理應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培養。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學提高學生觀察能力的體會。
一、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學生擁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主動地投入到對知識的學習、探究中去。在觀察事物的開始,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針對一些新奇、有啟發性的知識和問題,如果加以引導學生的觀察興趣,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著名科學家的故事和自然界中的各種奇異現象,如,大氣壓、蘋果落地、萬有引力定律等現象的發現過程,并結合實驗現象觀察的過程,促進學生的求知欲望得以產生,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努力創設觀察條件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構建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認識,為學生創設一定的觀察條件,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能力和觀察習慣。在演示實驗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盡量避免那些具有抽象性、可見度小和教師一手包辦的實驗現象發生,要利用各種可利用的條件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觀察條件。首先,實驗課開始之前要做好準備。例如,在電阻實驗的教學中,要設想好不能用普通導線代替燈絲的問題,做好準備。其次,教師在實驗過程中可以采用替代實驗法或者信息技術輔助實驗法。例如,針對溫度計太小不能讓學生觀察的現象,教師可以采用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實驗的方式,還可以采用學生分組實驗的方式等來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培養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需要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讓學生運用正確的觀察方法進行觀察,認真細致地觀察和發現問題,逐漸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實事求是是最重要的觀察方法,在觀察的過程中要尊重客觀事實,如實記錄觀察現象。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認真、細致、深入的觀察實驗活動,培養學生科學的觀察習慣。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實驗中發現問題,有效地提出問題。針對觀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可以提出問題,促進問題的解決。
參考文獻:
楊玉騁.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J].才智,2009(13).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