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美晶
【摘 要】隨著國家貧困生資助體系的不斷完善,收費制度的改革,以及人們對教育的不斷重視,越來越多的貧困生得以走進大學的校門,高校貧困生人數和比例呈迅速增長之勢,貧困生作為高校一個特殊群體,得到國家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特殊的生活經歷和生活環境決定了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本文結合貧困生常見的思想問題,探究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
【關鍵詞】貧困生 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方法
一、高校貧困生思想狀況
雖然絕大多數貧困生都能夠自強不息,刻苦上進,但在校園里也存在著一定數量的因經濟貧困而導致“心理貧困”的“雙困生”。貧困不僅使他們具有較低的經濟地位,而且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他們為自己的貧困出身而自卑、痛苦,他們對自己缺乏信心。在人際交往中他們大多自我封閉,不與同學交流,不參加集體活動,甚至還有一些同學為自己是貧困生而羞恥,進而生怨,從怨恨父母、怨恨家庭,發展到怨恨他人。由于經濟壓力,貧困生的心理更加敏感,容易自卑焦慮,悲觀失望,郁郁寡歡,有極少數經濟困難的學生在挫折和壓力面前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有些學生甚至因為經濟上困難,形成拜金主義,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斷送了青春和未來。貧困大學生常見的思想問題有:
(一)自卑心理
自卑是貧困生最易產生的心理問題。貧困大學生在中學階段往往學習成績優異,受到老師和同學的高度重視,加之同學們往往來自于同一地區,經濟上的差距和壓力還不算太大,自卑心理還不是很明顯。而在進入大學之后,同學們來自天南地北,來自城市的家庭條件優異的大學生,不光學習成績優異,而且多才多藝,此時,貧困生無論在生活還是在學習中都會顯得落后,時間久了便會產生自己不如別人的心理。值得指出的是,這種自卑心理往往與過分自尊交織在一起,學生變得過于敏感,注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因此,他們在與人交往時害怕別人知道自己窮,常以回避的方式加以掩飾,久而久之演化為性格的孤僻和心理的封閉,不敢面對困難和壓力,逃避現實。
(二)焦慮心理
貧困生需要面對的困難是很直接和現實的,他們總要為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而擔憂,為家庭經濟情況而擔憂;除此之外,他們還要面臨畢業后償還助學貸款、找工作、幫助家人改變生活狀況等壓力。這些都成為貧困大學生沉重的負擔,從而使得他們經常處于一種焦慮不安的狀態當中。極端情況下,過度的焦慮導致心理防線崩潰,他們往往會做出反常的事情。
(三)消極等待資助,不懂得感恩
國家助學貸款、助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等幫扶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貧困生完成學業。但是,部分貧困學生認為這些補助是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家庭困難,就應當得到國家的資助,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等、靠、要”思想嚴重;同時不懂得感恩,所得資助用來講究吃穿,相互攀比。
二、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究
基于高校貧困大學生存在的以上思想問題,要做好貧困生的思想工作,就需要從精神上和物質上同時進行,既要幫助貧困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又要從心理上讓他們擺脫陰影,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一) 針對貧困生常出現的自卑、焦慮等心理問題,只有開展切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才能做好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先,高校應建立貧困生檔案,將貧困生的家庭經濟狀況、思想狀況、學習狀況和心理健康狀況記錄在案,對有心理障礙的貧困生摸底,分析其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制定危險防控機制和心理障礙學生跟蹤教育制度,引導心理障礙學生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其次,應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通過海報、班會、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等活動形式,使貧困生對心理健康知識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從而正確認識自身問題,并能積極主動地尋求老師幫助;最后,應充分發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作用,通過沙盤模擬游戲、朋輩督導員和心理健康咨詢等活動,對有心理障礙的貧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并接納自己和他人,提高適應生活的能力,形成健康人格。
(二)與生交友,充分尊重,克服自卑心理
高校輔導員要在充分尊重貧困生的前提下,與學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要主動與貧困生坦誠地進行交流,在師生平等的基礎上更要培養與貧困生的朋友關系,使貧困生可以毫無顧慮地向輔導員傾吐生活中的煩惱,傾訴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掌握貧困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狀況,從而針對存在的實際問題,逐一幫助解決,保證貧困生生活學習的正常開展。輔導員要做貧困生的知心朋友,讓貧困生改變自我封閉的狀態。如前所述,貧困生往往自我封閉,不愿與外界交流,這樣不僅不利于獨立人格的形成,不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使他們一直處于人際交往的困境,更不利于他們走出自卑的心理陰影。輔導員通過交朋友的方式,真心對待和關心他們,以心交心,以情動人,學生在感受到輔導員的真心后,能夠敞開心扉,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走出自己的世界,從而融入集體之中。貧困生自尊心往往較強,交往中也要注意充分尊重他們的人格,不能讓學生感覺是老師在憐憫他,否則,只能適得其反。
(三)加強教育與引導,克服焦慮心理
在物質上對貧困生進行資助的同時,心理上的幫助也是必不可少的。輔導員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困境,建立起對自己和對生活的信心。首先,以特色活動為載體,引導貧困大學生自立自強。如邀請勵志成才貧困大學生做報告,通過介紹其先進事跡,向貧困學生傳遞正能量,鼓勵貧困大學生自立自強,勇敢面對生活、面對未來;組織學生觀《看中國十大孝心少年》等富有教育意義的紀錄片,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困境,正確對待困境,面對困境,不應逃避退縮,一蹶不振,而應勇敢面對,努力克服,用先進事跡感染帶動貧困生??嚯y和逆境是對個人意志的一種磨煉,是人生的一筆財富。盡管目前大學生就業存在著一定的困難,但一個掌握了科學文化知識,又有著堅強意志的大學生,在社會上是具有競爭優勢的,前途是光明的。其次,還要加強對貧困生挫折感、人格完善等方面的心理輔導,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學會自我調節,樂觀面對挑戰,勇敢面對困難,積極面對生活;組織素質拓展訓練活動,加強對困難學生的挫折教育,鍛煉其抗挫折能力。
(四)運用好國家助學體系,讓學生學會感恩
為解決經濟困難家庭孩子上學難的問題,國家在高校設立了獎助學金、學費減免等多項資助政策。實踐中,這些資助政策對于解決學生經濟困難確實發揮了其積極作用,但是,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國家助學體系的功效,是擺在高校輔導員面前的一大難題。輔導員在確定資助范圍時,必須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生活狀況,不能只看貧困證明;要走進學生當中,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穿著打扮等方面確定好真正貧困的群體,使最需要資助的學生獲得最大的幫助。同時,輔導員應該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獲得的資助,有計劃地將其用于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講究吃穿、與同學比闊氣。針對社會上的一些擺闊氣、比消費的不良現象,具體分析其弊端,指出對成長中大學生的危害。與此同時,要引導學生刻苦學習、增長才干、將來回報社會。
三、結語
貧困生教育問題的解決,有賴于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有賴于貧困生自身努力和社會各方的幫助;還有賴于高校輔導員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作為輔導員,要仔細觀察貧困生情緒變化,敏感地察覺他們所遇到的困難和心理困惑,及時提供必要的幫助和心理輔導。輔導員必須付出十二分的耐心,不能有一勞永逸的思想,在工作暫時沒有進展時不能失去信心,而是要長期堅持?!熬\所至,金石為開”,相信通過輔導員的不懈努力,貧困生最終會敞開他們的心扉,走出心理陰影。
【參考文獻】
[1]蔣龍余.高職貧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J].教育與職業, 2010 (11).
[2]李運平.黃朝川.淺析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問題及解決措施[J].科技信息,2010 (11).
[3]姜桂紅.談高職院校貧困學生心理問題及對策[J].遼寧高職學報, 2010 (2).
[4]朱全飛.新時期高職院校貧困生感恩教育的思考[J].文教資料, 20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