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霞
【摘 要】如何在英語課堂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從而增強教學效果?寬容教育或許能夠解決這問題。教師懷以寬容之心,寬容地管理課堂,引導學生自我管理;施以寬容之心,通過把握教學節(jié)奏,適度監(jiān)督教學活動質量,豐富教學方式執(zhí)以寬容之心;對學生進行評價時,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點面結合,創(chuàng)設別樣的英語課堂。
【關鍵詞】寬容教育 英語課堂 實踐
寬容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崇高的美德。《尚書》里有“有容,德乃大”這些經典之說。《論語》中,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說。闡述的多為處世智慧,人生態(tài)度。而寬容教育是什么呢?
寬容教育就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過程中,能夠寬解、寬諒、寬恕、寬待學生的錯誤言行,創(chuàng)造融洽,和諧,平等的氛圍,使學生平和地接受教育,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寬松的環(huán)境,學生可以伸展個性,健康成長。因此,教師在寬容教育中需具備兩個重要品質:其一是愛與尊重,對于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差異,如不認同教師的觀點,甚至是不正確的認知,教師要在人格平等的基礎上進行引導,給予寬容與關懷;其二是接納,接納學生認知能力的不同,身心發(fā)展速度不一,個性特征各異等。
英語是一門非母語的語言學科,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道路上,缺乏習得語言的環(huán)境和條件,因此在認知和應用英語的過程中存在客觀的困難。但英語學科具有非常強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它不僅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語言知識與能力的任務,還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的任務,因而越來越得到重視。然而,隨著應試教育之風盛行,課堂上,以追求高分為主旋律的教學全面鋪開,在高分指揮棒下,對學生三六九等的區(qū)分自然顯現(xiàn)。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中,有些學生失去了積累詞匯的毅力,無法建立和運用語法系統(tǒng),無意感受英語帶來的異域文化魅力。喪失了學習動力的學生,離英語教學目標漸行漸遠,逐漸邊緣化。
英語課堂中如何實施寬容教育呢?
寬容教育的本質是在接納學生不成熟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用接納與尊重引導學生慢慢前行,就如呵護小樹苗,等待它慢慢茁壯成長,等待它慢慢開花結果。因此,寬容教育更應該貫穿在英語課堂的每個環(huán)節(jié)。
一、英語課堂管理中的寬容之心
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存在著專制式的課堂管理傾向:不準質疑教師的發(fā)音,不準探討教師預設外的語言場景,不準主動提問……如果學生違反了紀律,教師通常沒有時間了解來龍去脈,不假思索用權威去處理。這種管理思想,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感受,師生交往以教師評判為標準,容易引起學生的抵觸心理,形成不合作的態(tài)度。
此外,由于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學習動機不強,導致學習動力不足。在課堂上,會出現(xiàn)學生神游,甚至違反課堂紀律的現(xiàn)象。在進行課堂管理時,教師只是及時提醒,嚴肅批評,不一定有效,可能還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因為學生自尊心很強,在課堂上被教師公開批評,心里容易產生抵觸情緒,性格急躁的學生,甚至會與教師發(fā)生沖突;或表面上聽從了老師批評,內心卻堅持自己的看法,問題并未解決。
寬容管理下的課堂,教師需要帶著寬容心,傾聽學生質疑的聲音,了解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不動聲色地提醒,表達教師對學生的接納與理解、信任與期待。在課堂上我們“不是事先決定好怎樣讓他們成為我希望的樣子,而是以這種方式接收我們對彼此的局限性,而不只是想象中的可能性” 。
在寬容和接納的前提下,教師引導學生自我管理,相互管理。可以通過學生間的激勵和競爭,形成內在動機,改善自己的課堂行為,朝著教師期待的方向發(fā)展。以筆者的教學實踐為例,筆者的英語課堂以學習小組為主要學習方式,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及紀律表現(xiàn)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獎勵或懲罰。為杜絕學生遲到行為,筆者與學生在開學初訂立規(guī)則,學生個人遲到,要對小組扣分,懲戒全組所有成員,這樣的機制促進了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管理,因為同伴的影響有時比教師的正面引導更有說服力。而學生只有真正參與,課堂管理才更有效。
二、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寬容之術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而語言的輸出講究情境。教師需要營造寬松的氛圍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進行交際訓練。教師在為學生提供語言交際平臺的同時,賦予學生表達自我的自由。對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依據自身基礎、想法而展示的結果,教師表現(xiàn)出寬容和尊重,這是學生自由發(fā)展的強大動力。
(一)把握教學節(jié)奏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行為本身也是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對于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活動既是一種認知活動,也是一種情感活動,還是一種人際交往活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常常在單詞的識讀、語法運用、篇章理解,口頭表達等方面遇到困難,使教學節(jié)奏緩慢,甚至會走回頭路。教師要表現(xiàn)出充分的耐心和理解,適時放慢腳步,給學生一些方向指引,一些知識補充,或者只是等待,留給學生一些夯實基礎的時間,一些領悟內化的空間。
(二)適度監(jiān)控教學活動質量
由于學生的學力、動機、自主性等方面的差異性,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具有層次性。教師要關注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狀況,在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或合作學習的同時,要適度監(jiān)控教學活動的質量,兼顧全體學生的發(fā)展。
以筆者的一則教學實踐為例:在課堂上,教師布置一項自主探究任務,要求學生在八分鐘內完成并接受抽查。學生了解任務要求后,動手找資料。而兩名學力較差的學生無論教師怎么暗示,就是按兵不動,擺出一副死扛到底的抵觸樣子。此時,教師不動聲色,沒有再進行催促,而是依照順序,抽查這兩名學生,學生自然是交不了任務。教師不慍不怒地說道“看來這兩位同學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呀,為了幫助你們學好今天的內容,老師下課時給你們布置‘額外的作業(yè)。”并且在作業(yè)布置環(huán)節(jié),以關切的語氣宣布了針對性的“額外”作業(yè),還特別強調,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可隨時向教師求助。在寬容的基礎上,恩威并施,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打擊”了學生的懶惰心,使學生領會了教師的嚴格和促進自己進步的用心。
(三)豐富教學方式
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學方式的改變,也是一種寬容,并成為英語課堂的別樣風景。如筆者長期實施的小組合作學習法,盡管在小組形成之初,教師從學習基礎、學習風格等方面均衡引導學生分組,但每組表現(xiàn)出來的特質仍然不同,有道是“世界上沒一片相同的葉子”,人也如此。教師需要以接納的眼光對待每個小組的學習過程,以尊重的心態(tài)看待每個小組的學習成果。細心觀察,對每一個閃光點給予充分認同。對學生表現(xiàn)出的認知不到位,教師要針對性地引導。在教師愛和包容的氛圍中,學生飛揚個性,探索知識,健康成長。
三、英語教學評價中的寬容之度
學生的發(fā)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因而,對學生的評價一方面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另一方面,要關注評價的全面性,兼顧評價的獨特性。所謂獨特性就是在評價中要考慮學生的差異,照顧學生的特質,既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也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該點面結合,立足于點,評價于面,也就是立足于當前學生的任務完成狀況、學生原有的學力和學習態(tài)度進行評價,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盡可能多地鼓勵學生。以筆者一次對學生點評為例。一名學生在展示活動中信心不足,語言表達不流暢。但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做了較多的準備工作,因此進行了如下的評價:“某同學的表現(xiàn)讓老師覺得特別欣慰,這是他第一次毫不遲疑地走上講臺,大方地與大家分享他的作品。這份作品內容充實,圖片貼切。因為在這些方面花費了很多功夫,影響了陳述準備。如果某同學能夠找一位同伴練習,陳述流暢些,那么今天的他,信心十足站在講臺上,一定就會‘perfect。加油,期待你下一次的完美表現(xiàn)。”筆者評價完,同學們給了他鼓勵的掌聲。筆者站在講臺上,看到這名學生眼中閃爍出自信的光彩。他得到了教師和同學們的尊重與認可。課堂上流淌的是溫暖與分享,還有學習的激情。
在英語課堂實施寬容教育時,教師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學生受到充分的尊重與平等對待。要使寬容教育持久有效開展,師生要建立寬容教育的原則并加以貫徹。
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寬容教育的原則是有理互利。有理,就是要合乎情理、事理,遵循客觀規(guī)律。互利,是要寬容者與被寬容者都獲益,也就是朝著雙方都愿意接受的方向發(fā)展,并促進彼此的尊重與理解。此外,教師對課堂中學生的獨特見解、反對意識,甚至錯誤觀點,包括紀律問題的有限寬容,必然反過來促進教師主動地根據自身和學生的特點,參照課堂教學實際,機智地引導教學,那么充滿靈性的個性化的課堂教學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
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寬容教育的原則是公正。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無區(qū)別的寬容對待,有時候對待表現(xiàn)不太好的學生,甚至要采取更加寬容的策略。同時,寬容還應強調對等。也就是說,寬容不是遷就不當行為、錯誤思想。在英語課堂上的寬容并不排斥對學生適當地懲戒。如果無節(jié)制地寬容下去,對不應寬容的學生的言語行為也進行寬容,必定導致寬容自身的毀滅。
總之,在英語課堂實施寬容教育,要保持寬容之心,施行寬容之術,把握寬容之度,激發(fā)學生不斷學習的自主性。
【參考文獻】
[1]韓軍. 芻議寬容教育[J].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1).
[2]大衛(wèi)·杰弗里·史密斯. 全球化與后現(xiàn)代教育學[M].郭洋生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3]劉志軍. 課堂評價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83.
[4]宋桂月,金鶯主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76.
[5]楊四耕,林存華. 寬容精神觀照下的課堂教學改革[J].中國教育學刊,2004(9).
[6]張家軍,論教育寬容[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