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國際交流頻繁的現代社會生活中,中式英語的存在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 并且在實際交往中容易造成誤解、迷惑。通過解析中式英語的概念、學生在口語表達中使用中式英語的原因及如何在口語表達中避免中式英語三個問題,進一步指出教師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應該采取的相應策略。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 中式英語 口語表達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097-01
在非英語專業口語教學中,學生常常會受到母語即漢語語言習慣的影響,有很多學生往往是先用漢語打好腹稿再字對字用英語表達出來,因此他們的口語表達中仍帶著濃重的中式英語的痕跡。本文將通過解析中式英語的概念、學生在口語表達中使用中式英語的原因及如何在口語表達中避免中式英語三個問題,進一步指出教師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應該采取的相應策略。
一、中式英語的概念
美國職業翻譯家Joan Pinkham在她的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 (《中式英語之鑒》)一書中給中式英語下的定義是:As the counterpart of translationese, the so-called term Chinglish refers to misshapen, hybrid language that is neither English nor Chinese but that might be described as “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 Chinglish is one of the problem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Joan Pinkham). 中國學者李文中認為:“‘中式英語是指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語的干擾和影響,硬套英語規則和習慣,在英語交際中出現的不合規范英語或不合英語文化習慣的畸形英語。這種英語往往對英語國家的人來說不可理解或不可接受。”從這兩個定義中可以得出兩點,一是中式英語是畸形英語、是錯誤的,不符合英語規則和表達習慣;二是中式英語對英語國家的人來說是不可理解、不可接受的,會影響交流的質量。
二、學生在口語表達中使用中式英語的原因
(一)缺乏跨文化交際意識
在非英語專業的英語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只注重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 忽略了英語國家文化的滲透,使得學生缺乏跨文化交際意識,在旨在和外籍人士的交流中仍然受中國文化的支配,而沒有注重了解對方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以致對方產生誤解,或者令對方一頭霧水。比如,中國人注重謙虛,在與人交際時,講求“卑己尊人”,把這看作一種美德,這是一種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禮貌。
(二)對英語語言掌握的還不夠精
學生在口語表達時之所以會采取先用漢語打好腹稿再字對字用英語表達的方式,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們沒有學會英語中相應的表達方式,即他們對英語語言的掌握還不夠,語言素材積累的還不夠。一些研究表明,母語遷移受學習者目標語水平的制約,即學習者的目標語層次越高,母語遷移的程度越小(許瑞芬,2006 )。這一點可以體現在語音、詞匯、句型、語法等多個層面,例如,學生在練習招待客人時,按照漢語的表達習慣,會勸客人多吃點兒,“eat more.”典型的中式英語,但究其原因其實是他們不知道在這樣的場景下英語中常用的表達是“Help yourself”。
三、學生如何在口語表達中避免中式英語
針對口語表達中產生中式英語的原因,學生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做起,逐步消除中式英語,讓口語表達得更地道,更流暢。
(一)要培養文化意識,加強對西方國家的文化和風土人情的學習,注意中西文化差異,及其不同表達方式,才能使交際有效。
(二)要學會在適當語言環境中使用適當的語言。
(三)要大量閱讀,培養語感,不斷提高英漢語的熟練程度,積累各種場景中地道英語的表達方式。
四、相應的教學策略
要讓學生做到以上幾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上亦應該采取適當的策略,引導學生更準確、更有效地用英語和外籍人士溝通交流。
(一)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可以和平常的語言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所講內容向學生介紹相應的背景知識,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加深學生對中西文化差異的理解和認同。例如,在講到Food Blog時,可以向學生介紹英美國家飲食文化,如飲食習慣、西餐文化、請客、參加聚會的習慣及在餐廳就餐等話題,學生們都非常感興趣;并同時介紹在相應的場合應該使用的英語表達,使文化滲透和語言教學巧妙地結合起來。
另外,大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已經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課外通過網絡等渠道自己收集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通過這種方式,既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又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培養學生多聽和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語言能力
正如Nutall 所說:“The supreme way to improve ones ability is to live with native speakers. Another is doing a lot of readings.” 但是對于大多數中國學生來講,前者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要鼓勵學生通過大量聽力和閱讀練習,充實詞匯、句型,培養語感,提高英語語法規則意識,潛移默化地影響口語,從而進一步提高英語口語水平。另外,教師還應該重視朗讀和背誦訓練,朗讀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詞匯、句式及語法的掌握,同時還能從語音、語調、語感等各個層次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背誦則是學生有效積累語言,提高語言能力的唯一途徑。
(三)幫助學生歸納適用于各種場景的英語表達方式
在日常口語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教材內容,或者口語話題,歸納總結適合各種場景使用的英語表達方式,在學生歸納總結的基礎上,教師再加以分類補充。這樣的話,學生在實際使用語言的時候就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從各個場景模塊積累的表達方式中選取恰當的句式、詞匯,或套用、或模仿,從而有效地避免學生用漢語打腹稿引發的中式英語。例如,在到機場迎接外賓這一教學模塊中,常用的表達有:
Excuse me, are you Mr. Green from Miami University?
Welcome to Shanxi!
總結歸納是為了進一步的運用,因此,教師還應該給學生創造情景,由學生自編自演,模擬場景實戰演練,這樣學生就不會只是死記硬背這些句型,而是通過實際運用真正學會了使用這些句型。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深化以及經貿活動的日益頻繁,英語的口語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日常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必須采取有效的策略,幫助學生排除漢語語言習慣和文化背景知識的干擾和影響,遠離Chinglish,切實提高學生英語口語應用能力,讓他們在跨文化交際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H.D. Brown.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2]Pinkham, J. 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8.
[3]李文中.中國英語與中國式英語[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
[4]許瑞芬. not…until 的標記性與母語遷移[J].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
作者簡介:
任孝瑜(1979.10-),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