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霞
【關鍵詞】 數學教學;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氛圍;
情緒調控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0—0058—01
學習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作為教師,我們應當在課堂教學環境中創設一個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因此,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必須重視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非智力因素,在現代教育中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依據學生的興趣進行教學,不僅可以促進和補償學生的智力活動,提高教學質量,而且對培養良好的個性,提高人的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優化課堂教學,興趣因素的培養是關鍵。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積極引導, 創設學習氛圍
“樂學”、“愛學”是學習的內在動力。而部分學生往往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較低,感到枯燥乏味,甚至部分學生不愿意學習數學,那正是因為我們沒有能在數學教學中向學生解釋數學奧妙的緣故。其實,數學是一門優美的學科,它的每一個公式、每一個定理都有著一個美好的歷史故事,包含著數學家一個美好的傳說。它的繪圖、對稱、有序、整潔,給人以思維美。它的智力成就,獨特創作,給人以意義美,因而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應當在課堂上經常講一些古代現代數學家的故事。如,祖沖之發現了圓周率,陳景潤摘取了數學皇冠上的一顆明珠,還有華羅庚等人的事跡,使學生知道了數學家對人類的貢獻,知道他們在數學上的偉大見解,感知數學的無窮,促使他們熱愛數學。并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知道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應用,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循循善誘,激發學習興趣
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求知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們的學習和發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的巨大推動力,它對造就合格人才是十分重要的。為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征,去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教授“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可以這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先出示三個三位數,125,261,329讓學生計算說出哪個數能被3整除。學生回答后教師立即宣布:“同學們可以任意說出一個多位數,老師不用計算,就能判斷出能不能被3整除,不信?當堂實驗。”這時,課堂氣氛立即活躍起來。同學們紛紛舉起手來喊出一連串數字,教師馬上準確地做出判斷。同學們經過自己的驗證,對老師的正確判斷驚奇極了。心里疑惑不解:老師沒有計算,怎么會這么快就知道答案?到底是怎么回事?疑問產生好奇,好奇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之樂學。
三、情緒調控,保持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的形成,不單獨在學生的方面,也有教師的責任。新課程要求教師從一個教書匠轉化為學習者,真誠地學會傾聽、理解、和學生共同研究,共同發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快樂中學習,在成功中長大,讓他們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因此,教師就要注意調控教師自己和學生的情緒,進而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
1.教師的情緒。情緒是感情的外在表現。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情緒活動是相互影響、互相感染的。教師的面部表情、言語行動甚至衣著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的情緒。課堂上有了“愛”,教師就不會將目光僅僅局限于知識的傳授上,而是更多地關心學生作為個體的存在。如,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可以說“你行的,再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學生,不妨滿懷期待地說“你試一試,你一定能行的!”在教師暖暖的愛意中,學生往往能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從而自主地學習和發展。
2.學生的情緒。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學生的情緒。心理專家指出:人的情緒低落時的想象力,只有平時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興趣教學需要一個和睦友愛而又豐富多彩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處在飽滿振奮的學習狀態中。當學生情緒沖動時,才能閃現出智慧的火花。教師要時時激發學生的認知動機和興趣,通過教學上的藝術性、形象性、鮮明性、趣味性去誘發學生學習興趣。如,發現學生目光淡漠時,教師要改變教學方法;發現學生厭倦時,教師要及時發出新的信息,提出更高的要求。總之,教師要隨時調整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去體驗攀登知識高峰中的緊張與快樂。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