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星
摘 要 以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現狀的缺失分析為突破,認為切實加強職業學校環境文化有效建設,要從樹立人性化建設新理念、營造生態化發展新環境、構造制度化保障新體系、制定科學化評價新機制進行立體探索。
關鍵詞 職業學校;文化建設;環境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06-0041-02
環境文化作為人類在調整和處理與自然關系過程中所形成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人與自然關系和諧發展的一種文化表現形態,是一種先進文化。當前,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大多處于職業學校文化發展的邊緣,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的緊迫需要與發展滯后的不對稱,要求重新思考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定位問題。
1 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現狀分析
在我國,環境教育始于20世紀70年代,經過長期教育實踐,環境教育在職業學校取得長足的進步,各校環境意識有了明顯增強,綠色科技的觀念已不斷獲得新的發展。但是從社會整體發展和各校自身發展進行深入探究,筆者認為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綠色教育思想不夠明確 發展綠色科技,實施環境教育,建立“綠色教育”體系,建設和發展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創建綠色職業學校,將提高環境意識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到學校工作的全方位、全過程,這是時代賦予職業學校的責任和使命,更是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的根本指導思想。加強學生的環境道德是職業學校環境建設的核心內容和重要途徑。然而在我國職業學校中,除了少數幾所提出創建綠色職業學校外,大多數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的這一指導思想尚未真正建立,更談不上有系統和具體的措施。加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在制定教學基本要求時,對有關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上也是模糊的,尤其是在職業學校學生道德觀教育中沒有明確提出加強環境道德教育的要求。
環境教育體系不夠完善 可喜的是,我國部分職業學校在環境教育上有了“先行先試”,但是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希望值有較大差距。特別是教育主管部門未將環境教育課程列為各校非環境類專業的必修課,使得非環境類專業開設環境教育課缺乏規范和約束力。有相當部分學校還沒有把提高和培養學生的環境文化素養列入培養目標中,一些最基礎的環境教育課程也還沒有列入職業學校學生的必修課中,教材建設、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建設等都還不能充分體現社會發展對職業學校環境教育的要求,更談不上環境教育在職業學校的普及。同時,人們的傳統觀念認為環境科學屬于自然科學與工程科學的范圍,環境類專業教育缺乏必需的人文與社會科學的內容,以致在有關環境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研究和教學內容上更是缺乏。
環境文化架構不夠平衡 當前,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在形式上表現出明顯的“三重三輕”傾向:重理論研究,輕實踐環節;重階段建設,輕長期堅持;重學生培養,輕教師培訓。這種不平衡的形式架構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和影響著職業學校環境文化的建設與發展。
其一,各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的主渠道仍是實施理論研究和課堂教學,采用的方法多是專業教學過程滲透的。然而建設職業學校環境文化的最終目標是通過教育來建立與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這種環境教育的實踐性特點要求職業學校師生不能僅停留于課堂,而應深入社會去了解、調查、感受,在實踐過程中加強對環境保護的理解,樹立和增強環境意識,并付諸行動。
其二,在環境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上,學校總體發展規劃、職業學校文化建設、培養目標確定等項目是職業學校發展的關鍵要素,幾乎沒有對環境文化建設提出明確的要求,在實施過程中也沒有科學的、可操作的方案等。
其三,到目前為止,無論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或是職業學校自身,都很少有一個針對教師而開展的提高職業學校教師環境素養的專項培訓計劃。因此,除了教授環境類專業的師資,還有大量的教師在忙于自己的專業教學,很難有時間和精力去進行環境教育的教學研究工作。
2 應對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的有效策略
優化校園環境文化建設是職業學校提升育人質量的重要路徑,但是解決好環境文化建設的“第一主體”依然是突破文化建設的世界觀、方法論和價值觀的問題。為此,筆者提出以下施策方案。
樹立人性化建設新理念 建設好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創新職業學校文化建設的思維方式是一次深刻變革。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過程中,要加快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應從重塑全面發展的人的高度去養成“人性化”文化品格,并把“人性化”作為職業學校文化品格所追求的崇高目標和努力方向。
首先,要鑄就“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職業學校文化品格的靈魂,從人的全面發展的角度重新定位思考教育理念、教學過程、培養目標等,使整個教育教學活動都滲透為塑造全面發展的人。把學生的高尚品格培養放在學校教育的重要位置,提高學生環境道德水平,努力培養職業學校文化“高尚”的品質。
其次,職業學校文化在價值取向上應該與先進文化的價值取向一致,應反映世界文化的主流意識形態——環境文化,職業學校的文化發展與之并軌、融合、“批判性”的精神張揚,是其“先進性”價值取向的必然選擇。
營造生態化發展新環境 當前,用生態化的思維方式去思考職業學校文化建設,已經成為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的共識。
首先,應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在某種意義上則表現為人與人的關系,必須把對自然和社會的改造有機統一。解決人與自然的矛盾的實質是解決社會利益集團之間、人與人之間的利益問題。人是自然之子,又是自然之友,人和自然有著共同的利益與命運,尊重和保護自然就是尊重和保護人類自己,人與自然共生共榮。
其次,要踐行科學發展觀,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這是職業學校加強環境文化建設的理論前提和實踐基礎。要積極倡導人類應該在促進生物圈的穩定與繁榮、促進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的基礎上改造和利用自然,并將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內化為師生的一種價值觀。endprint
再次,要推動產業文化和優秀企業文化進校園,凝練具有職教特色的校園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
構建制度化保障新體系 構建環境文化建設的保障體系,關鍵是要構建適應于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的制度。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的目標可以分為近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三個階段。近期目標建設主要在于實現建設主體轉變理念,加強對職業學校環境文化、環境教育的研究和實踐;中期目標主要在已有初步成效的基礎上,構成比較完善的職業學校環境教育體系;長期目標建設主要是通過培育有利于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的機制,讓環境文化的理念深深地融入職業學校文化的“血脈”。
同時,抓住職業學校環境教育這個主渠道,使之成為環境文化建設的主陣地。首先,要構建比較完善的環境教育體系,包括有明確的培養目標、有合理的師資隊伍、有完整的學科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等內容。其次,要科學確定開展職業學校普通環境教育的內容,建設從科學的環境認知、學習并掌握一定的環境技能、提高環境道德素質三方面思考為佳。
制定科學化評價新機制 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評價體系是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的基礎,是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和發展的依據。加強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制訂一個科學、有效的評價方案最為緊迫。筆者參照綠色職業學校的評價指標,認為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的評價可從兩方面展開。
一是建立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評價體系,主要包括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評價、環境教育的實施情況評價、學校科研的綠色評價、環境實踐評價、學校校園建設評價。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充實完善評價內容。
二是確定有效的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評價方法,可采用他評與自評相結合、以自評為主的評價方法。他評主要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環保部門、文化部門等聯合組織專家對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進行評估,一般3~5年進行一次。他評應該體現出導向性、指導性原則。自評是學校參照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的評價指標開展的自我評價,這是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評價的主要方法。通過自評,將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變成職業學校的主動要求。自評要體現主動性原則,從而進一步推動職業學校環境文化的建設與發展。
3 結語
總之,職業學校文化環境是校園文化與環境文化的統一與融合,是環境價值觀在職業學校文化的時代凝練與升華。創新職業學校環境文化建設,充分挖掘教育教學全過程的文化內涵、德育因素、人文精神,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育人體系,是為學生打開通往成才與成功大門的不二選擇。
參考文獻
[1]張偉.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 必須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1).
[2]孟光雪.職業院校文化建設與現代企業文化[J].職業,
2013(6).
[3]張新光.新時期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J].商業經濟,2012(8).
[4]孫紅梅.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初探:以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五年制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為例[J].赤子,201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