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富得
摘要: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主導思想,借信息技術創設情境,使數學走向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借信息技術擴大課堂容量,增加學生學習機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借信息技術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現式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借信息技術多樣的刺激性,幫助學生獲取并牢固保持數學的基礎知識,解決許多數學重點與難點,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數學課堂; 信息技術;創新思維;自主學習;高效課堂
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主導思想,而信息技術走進課堂,豐富了教學內容,促進了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增加了課堂教學密度,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應。下面就談談信息技術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體會。借信息技術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現式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一、借信息技術創設情境,使數學走向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信息技術可圖文聲色并茂的展示所需內容,是創設情境的最有力的工具。能使教材“活”起來,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問題來源于生活。我們不能將課堂教學搬到生活中,只能在課堂上創設虛擬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我用信息技術展示生活中的各種軸對稱圖形,如:鮮花、樹葉、飛機、國旗等畫面,讓學生感受到軸對稱圖形的美,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望。又如教學: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中的行程問題時,我首先借助信息技術演示兩輛汽車的運動過程,如追及、相遇、環形跑道等問題。然后提問:“誰說一說剛才的畫面中汽車的運動狀況?”因為有了形象動態的演示,學生很快就將相遇問題的關鍵詞“同時、兩地、相向、相遇”說了出來。正因為有了直觀的感知,學生就能很容易地解答相遇問題了。
二、借信息技術擴大課堂容量,增加學生學習機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信息技術傳遞信息量大、速度快,交互性強,使大容量的信息交流和訓練成為可能。傳統的教學,學生是配角,教師是主宰,教學內容,流程都是老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參入這個過程。而信息技術較強的人機交互性就克服了這一缺點,我在制作課件時從知識復習,例題講解,到鞏固練習,每一教學環節都設置成不同的層次,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性地進入相應層次進行練習,這種交互性為學生提供了主動參與活動的機會,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在活動中,從而實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另外傳統的用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老師的板書要花費很多時間。特別是如今出現的一些新題型,如閱讀理解題、實際應用題、知識探究題等,都是一個題目就是一大段文字,如果在課堂上要把這些題目抄上黑板,抄一個題就得花費好幾分鐘的時間。對于四十五分鐘的一節課來說就是一種浪費。把多媒體引入課堂,不僅節省了時間也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借信息技術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現式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提供的豐富資源,如文字,圖片,視頻,聲音,等,能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探究性情境,為學生提供探索復雜問題、多角度理解數學思想的機會,開闊學生探索的視野。比如教學“探究性活動:鑲嵌”,時 首先創設問題情境,我利用多媒體放影“美麗的鑲嵌世界”,讓學生走進一個五彩繽紛的圖案王國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種問題。然后讓學生利用校園網資料,搜集相關的平面鑲嵌圖案,在教師的指引下,由簡單到復雜,逐步探究各種問題,并總結規律和歸納結論。最后讓每組學生把探究成果展示出來,互相交流,對比,歸納。學生經過設計、組合、復制、粘貼、排列出圖案千姿百態,有些圖案很有創意。由此可見豐富的信息資源,可以開拓視野,激活思維,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教學實踐中去。
四、借信息技術多樣的刺激性,幫助學生獲取并牢固保持數學的基礎知識,解決許多數學重點與難點,提高課堂效率。
信息技術的交互性、形象性、生動性、參入性大大加強了感官的刺激,既能聽到又能看到,通過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知識的保持將大大優于傳統教學的效果。比如,教學“點的軌跡”,學生最終會知道“軌跡”是一些直線或射線,但學生對“軌跡”是毫無想象力的。《幾何畫板》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它把點一步步地動態地有形地組成直線或射線,這種動態的圖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遠遠超出老師“把軌跡比喻成流星的尾巴”。另外數學教學內容有時比較抽象,傳統的教學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借助信息技術可以加強學生的直觀印象,這樣也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方式難以克服的難點、重點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學《三視圖》時,初中學生的空間觀念尚停留在感知上,而要讓學生由幾何圖形想像出實物的形狀,由實物想像出幾何圖形,進行幾何體與其三視圖、展開圖之間的轉化,難度很大。利用信息技術模擬演示,讓學生經歷一個觀察、想像、比較、綜合、分析的過程,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為學生的空間觀念由感知上升為一種可以把握的能力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對文字、圖像、聲音、等信息進行處理,形成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進行多種方式的形象化教學,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學生對數學教學內容的掌握,使學生發散思維,培養其空間想象能力和創造力,使一些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傳統教學方法無法取得的效果。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發揮了學生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提高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初中數學課程標準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