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秀麗
【摘要】重視低年級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運用范讀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創設情境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通過表演朗讀把握角色特點,進行再創造,恰如其分的朗讀評價適時點撥,激發朗讀的興趣。
【關鍵詞】低年級 ?朗讀能力 ?入情入境 ?朗讀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043-02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各個階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而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就是讓學生大聲朗讀,在朗讀中感受課文內容,在朗讀中體會運用語言的規律,在朗讀中積累規范優美、鮮活的語言,在朗讀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呢?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方面去努力:
一、注重運用范讀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讀書還處于初步學習階段,他們面對的是陌生課文,對一些生字新詞及長句子,要很順利地讀出來有一定困難,更談不上有感情地朗讀。在低年級,教師的示范朗讀是必不可少的。范讀不僅能幫助學生正音,讓他們在模仿中逐漸掌握朗讀方法,提高朗讀能力,而且可以充分讓學生的眼、耳、腦、口進行協調活動,做到“口誦心惟”,進入語文的意境,感受語言的感染力。在教學《陽光》一課時,我利用圖片展示陽光灑遍田野、高山和小河后景物的變化,讓學生邊看圖邊聽我朗讀。我充滿激情的讀書聲,給學生形成了一種感情的氛圍,學生的情感在教師的范讀中得到共鳴,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情不自禁地跟著我讀起來“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可見,教師的范讀,以聲傳聲,以情激情,引發的是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同時體會到了激蕩于語言文字之間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注重創設情境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景中產生的。沒有情景的教學猶如一杯清淡的白開水,學生是品不出味來的。由于小學生的情感容易受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學中可以有意識的創設有關的課文情景,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有直觀的形象可以把握,繼而產生濃烈的情景感受并作用于自己的心理。學生受到強烈的情緒感染和熏陶,就非常容易地投入情景,在潛移默化中感知到文章的情感,提升自己的領悟和感受力。在教學《美麗的小路》一課時,我先出示了美麗的小路圖片,讓學生邊欣賞邊聽老師描述小路的美麗,然后問學生:走在這條鋪著花花綠綠鵝卵石的小路上,看著路旁五顏六色的鮮花,你有什么感覺?想說些什么?于是,對于文中兔姑娘和鹿先生對小路的贊美就心領神會,“多美的小路??!”脫口而出。對于小路變臟后兔姑娘、鹿先生和鴨先生的詫異之情也同樣創設情境,再啟迪想象,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
三、注重表演朗讀
孩子喜歡表演,也喜歡看別人表演。這不僅因為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別接近兒童生活的戲劇形式,而且其中有角色效應的作用。因為即時表演,就得擔當角色。擔當了角色,孩子就由“本角色”變為“他角色”。那種新奇感、好奇心,往往使他們激動不已。
以表演體會情境,用的最普遍的是童話、語言、故事中角色的扮演。那些小白兔呀、小山羊、小松鼠呀,頭飾一戴,教室里的氣氛立刻沸騰起來。擔當角色的,作為觀眾的,個個都興奮不已,如同身臨其境。表演開始,教室中的角色活靈活現地再現在學生眼前,孩子們成了熱情的演員或觀眾,一下子全部進入了課文描寫的情境之中。課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書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的伙伴。此情此景中,兒童對角色的情感,很自然移入所擔當的角色。于是,自己仿佛成了那個角色,“我與角色同一”,角色的喜怒哀樂,就是自己真情實感的表露。在這種移情的作用下,兒童對所處情景會情不自禁地按自己所扮角色的身份、處境去思維,根據大家對角色的期待合情合理地表現出一系列的行為和用恰切的語言去表述。因為角色變了,語言行為必然隨之變化。角色扮演的熱烈情緒渲染了整個學習情境,不僅是角色扮演者,全體學生都在無意識作用下不知不覺地進入角色,他們的想象活動幾乎與扮演者同步進行。此時,兒童的整個身心都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了,他們成了真正的主角。由此可見,課堂表演能幫助低年級學生心領神會地讀出對角色不同性格的理解,深入地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注重朗讀評價
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的贊賞、激勵評價語言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課文產生濃厚興趣,而且能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課堂上我盡量避免“讀得不錯”“很好”之類籠統的評價語,而是根據學生朗讀的實際水平評價?!澳愕淖x音很準確,并且沒有漏字、添字”“我仿佛看到了那美麗的景色”“我感覺到小兔子玩得真開心”這肯定比泛泛而談、毫無個性的評價具有真正的鼓勵作用。同時,適當的體態語言,更能體現出教師在評價時感情的投入,與學生極易產生心理上的共振,帶給學生內心的滿足和不竭的學習動力。
另外,我在課堂上還引進了同學與同學間的相互評價。一開始,學生往往是挑毛病、找缺點,使被評價的學生很難堪。針對這種情況,我注意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他們逐漸明白,評價時要先找優點以鼓勵對方,再找不足,最后提希望。慢慢地,在課堂上就能聽到這樣的語言了:“你讀得很流利,如果能讀出擔心的語氣就更好了。”這樣以來,就激起了學生朗讀的欲望,進一步增強了學習的信心。
總之,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