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瑋姓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學習已成為了教師長期研究的主題。對于幼兒來說,語文課程是一門培養閱讀、說話的學科,幼兒語文教育的游戲化能夠有效激發學生興趣,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本文基于目前幼兒語文教育特點,簡單闡述了游戲化教學在實施中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幾點策略,旨在幫助幼兒語文教學提高課堂有效性。
【關鍵詞】幼兒語文;游戲化教學,優化策略
我們都知道“幼兒期是游戲期”,學齡前的兒童對于模仿成年人活動,反映他們熟悉的周圍生活有著相當濃厚興趣這就使得幼兒園角色游戲的產生成為一種必然。而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在角色游戲中抓住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他們營造一種創新的氛圍,發展其好奇心和探索興趣,并予以指導教育這便是最重要的任務。
一、幼兒語文游戲化教學的內涵
幼兒語文游戲化教學是指在幼兒語文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將游戲活動與游戲精神二者結合,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以開展游戲活動的形式或創造一定的游戲情景將教學內容生活化、具體化,使學生能在具體豐富的游戲情景中學習語文,從而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其主要特征有:趣味性、情景性、創新性、文化性、生活化,有利于幼兒生由自身已有生活經驗出發學習語文,旨在提高幼兒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之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同中有效地學習語文。
二、幼兒語文游戲化教學的意義
游戲化教學有利于培養幼兒生表達自我、交往等生活能力。游戲是兒童實現精神成長的重要形式,也是兒童認識世界的獨特方式。游戲在教育上的運用有悠久的歷史。在語文教學中也有不少教師試圖通過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但一般只是把游戲當作語文教學的一種手段,還未認識到游戲的本體價值。游戲是兒童的存在方式,是幼兒生的重要生活內容。兒童通過游戲認識和體驗世界,在游戲中交往、發展、成長。游戲之于兒童是“一種豐客體和諧統一的體驗”,在游戲中的兒童是全神貫注的,物我兩忘的,是主客不分的。他們在這種物我兩忘、主客不分的體驗中,實現了與外在世界的交流,與同伴的交流。從而鍛煉了和提高了幼兒生表達自我、交往等生活能力。游戲化教學有利于幼兒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展。只要你觀察孩子的游戲,你就會由衷地為他們的創造性感到驚訝。“游戲著的兒童就是創造著的兒童”。“游戲是創造性的源泉”。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人人是創造之人,時時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處。我覺得只有孩子才做到了這一點。他們人人都能創造。他們隨時隨地都在創造。只要你給孩子一片空間,他們就會給你一大片驚喜。因為孩子常常都是好奇的、專注的、放松的,他們是敞開的、是一個整體的存在,外界的刺激常常成為他們創造的引線,他們會將他們的經驗和愿望編織成一個嶄新的世界。
三、角色游戲
角色游戲的情節是受幼兒對事物的認識所制約的。幼兒對事物的認識體驗越深入細致,反映在游戲中的情節就比較豐富深刻。由于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比較少,平時所接觸的基本上都是以日常生活、社會勞動為主題,如“娃娃家”、“幼兒園”、“商店”等。因此,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為他們提供了“娃娃家”、“理發店”、“小賣部”、“小食店”等活動材料,讓他們自由選擇,自由布置創設,自由創新游戲情節。例如:在一次游戲中,我班的幼兒比較喜歡玩“娃娃家”,平時就是喜歡扮演爸爸,媽媽和娃娃,其他有關社會交往方面的比較局限。在擺設上也不怎么講究。于是我對這幾位小朋友說:“我是一位老公公,沒有地方可去了,真可憐啊!我的孩子在哪兒呢?”于是扮演媽媽的女孩子就說:“我來當您的孩子吧!”就這樣這個“娃娃家”里又增添了一位“外公”的成員了!“孩子,我想到商店里買一些東西,但商店在哪兒呢?”“外公”問,“不知道”,幼兒答。“怎么辦呢?”“那我們請一些人回來開一些商店,還有開一間理發店,因為我們要帶‘外公去剪頭發啊!”就這樣,孩子們通過自選材料,自組區域,自創情節,使游戲過程更豐富了。因為“娃娃家”、“理發店”這內容都是與幼兒的生活較貼近,為他們所理解和感興趣,激發其想象能力。
四、幼兒語文教學游戲化優化措施
1.營造和諧氛圍
傳統教學多為填鴨式教學,教學氛圍沉悶、死板。在這種教學中,教師通常是處于整個課堂的最高點,具有權威性,無形中給學生帶來了壓力。這種壓力環境下,學生想要提問的勇氣被遏制,也無法充分發揮幼兒獨有的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營造和諧課堂氛圍的方法有很多,對于幼兒來說,游戲的形式是其最愿意參與的,不僅符合幼兒好動的天性,還能夠將教學內容通過游戲形式表現出來,讓他們在玩中主動思考,參與到教學中來。
2.豐富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并不一定要像是傳統教學那樣,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被動的接受知識。游戲化的教學模式也不需要進行大型游戲,可以采取小型班級、小組比賽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程翠英.游戲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3(4)
[2]韓盛.語文課的游戲教學法.《南方論刊》,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