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力江·買買提
【摘 要】視唱練耳的作用貫穿于聲樂教學即發聲練習與作品試唱的全過程。良好的視唱練耳訓練有助于改善學生的節奏感、音準和音樂表現力,有助于提高他們的音樂記憶力和創造力。作為一名專業音樂教師,很能體會到音樂基礎知識對提高學生演唱水平是十分重要的,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無論是學還是教,都必須重視視唱練耳訓練,只有這樣才能使聲樂教學取得更大的成效。
【關鍵詞】視唱練耳;聲樂教學;作用
視唱練耳是一門培養和提高學生音樂素質的技能基礎課,旨在發展學生音樂聽覺,加強音樂記憶能力,積累豐富的音樂語匯,培養健康的藝術趣味和對中國傳統音樂的熱愛,促進綜合音樂能力的和諧發展,并將這種能力運用到演唱、演奏和創作的實踐中去,為可持續地發展音樂才能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聲樂教學擔負著培養學生素質、發掘音樂潛能,熟練掌握音樂中各種音響元素特征、音樂表現要素和表現規律,增強樂感和表現力,提高對音樂的理解力、審美能力和駕馭音樂、表現音樂的綜合能力的任務。隨著音樂教育專業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學科的交叉和對基礎教學的重視,視唱練耳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日顯突出。因此,在聲樂教學中重視視唱練耳對學生的訓練,為最終提高學生的演唱及綜合能力有著及其重要的意義。
一、視唱練耳和聲樂之間的關系
視唱練耳與聲樂是相輔相成的,在視唱練耳教學中,要注意聽與唱的關系,也就是說練耳不能脫離唱獨立地進行。在聽覺訓練中,是通過聽覺—記憶—反映來完成的,當音響傳入聽覺器官,經過大腦記憶后,通過唱反映出來。所以,聽和唱的關系最為密切,必須聽得準才能唱得對。它們互為因果關系。因此,在視唱練耳教學中,要注重用正確的聽覺帶動正確的唱的音高感,又要注重正確的唱對聽覺所產生的作用。同時還要注意視唱練耳教學與聲樂發聲技巧的聯系。視唱的音準、旋律的流暢需要有良好的發聲方法支持,在視唱樂曲時要求學生保持歌唱時科學的發聲狀態,運用正確的呼吸和歌唱的積極狀態,使聲音唱得圓潤飽滿和連貫,并控制好音準和節奏。如:在唱上行時候,聲音要落在氣息上在低位置唱。在唱下行的時候聲音要保持高位。在樂句換氣時要自然、保持旋律的連貫等。運用科學的演唱方法和聲樂技巧對視唱是至關重要的。在視唱時如果不用科學的演唱方法,不但會影響樂曲美感,還會導致學生聲音疲勞產生厭煩、急躁情緒,久而久之學生會對這門學科失去學習興趣。要想學生學好視唱練耳,首先要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作為教師就不能一味地機械地技術訓練,要靈活運用視唱教材中的優秀中外名曲、名歌的片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美的聲音、充滿感情的視唱每一首曲子。視唱練耳教學是聲樂教學的基礎,聲樂技術使視唱練耳教學更加完善。
二、視唱練耳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
聲樂作品是以樂譜的形式記錄下來的,這種聲音符號本身并不能使人獲得審美體驗,必須通過表演這個中間環節,聲樂作品才能傳達給受眾。而將譜面上的音符變為富有生命的實際音響,是一個必須有表現力與創造力參與的過程。聲樂表演往往被稱為二度創造,因此,培養學生的表現力與創造力是聲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而視唱練耳訓練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與創造力。
音樂表現力就是善于精確地表現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它以高超的演唱技巧為前提,以出眾的表演才能為基礎,以敏銳的音樂聽覺和優異的音準為保證。音樂表現的依據是對音樂的解釋,也可以說是“識譜”的問題,主要涉及對音樂作品的藝術風格、表現特色、創作方法以及結構、力度、速度、演奏法等各方面的了解程度。這方面的能力可以在視唱練耳訓練中逐漸獲得。視唱練耳的訓練能夠使學生積累豐富的音樂詞匯,擴大音樂視野,同時在音樂形式和載體、風格與審美情趣等方面,也能夠獲得較多的感受和較深的理解,音樂的鑒賞力就自然隨之提高。不同的音樂作品,或者某一個音樂主題都能激發起人們內心的音樂表現力,喚起人的一種內在的音樂感受能力,使人思維活躍起來,激發其創作的欲望。這種感受對于一個從事音樂的人來說很有意義。學生的這種音樂感覺欲望要充分表現出來,誠然要有一定的音樂天賦,而所有的天賦都必須通過后天系統的訓練,才能挖掘出一個音樂人停留在隱蔽的潛意識中的音樂創作能力。視唱練耳中的許多著名小品、優秀民歌以及一些富有藝術性的技巧練習曲都能以其清醇甘美的旋律給學生以最直接的美感,而這種美感,正是日后他們從事聲樂表演時再創造的靈感來源。
三、視唱練耳有助于改善學生的節奏感、音準以及音樂感知力
視唱練耳的主要任務是發展聽覺,使學生能辨別音的高低、長短、音色、節拍和調式調性,以增強他們的音樂記憶力,訓練學生的讀譜能力,使他們在接觸豐富的音樂語匯時,培養其節奏感、音高感和音樂感知力。
節奏是音樂的靈魂,是骨架,是音樂的脈搏。節奏在音樂表現中具有極重要的意義。任何音樂都有鮮明的節奏,節奏訓練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音準與節奏一樣,是聲樂演唱的最基本要求,是學生學好音樂的首要條件,是音樂的基礎。作為音樂教育中具有基礎意義的視唱練耳課,以大量藝術音響為依據,并通過聽、唱、記等教學形式來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這種感受能力除了包括對音高、節奏、和聲、調式等方面的感受外,還應包括對音色、音強、速度、曲式乃至于更深入人心的內在情感的感受,也即對音樂藝術的感受。音樂直接依賴于聲音和聽覺,聲音的發生雖是物理現象,但感知聲音卻是生理和心理的活動。音樂感知就是音樂的聲音通過聽覺器官在人腦中的直接反映;感知音樂的能力是指對音的高度、強度、長度、音色的感覺及辨別能力,以及對音樂的節拍、曲調、調性和結構的復合感覺和辨別能力。敏捷的音樂感知力,要以一個人的先天條件即音樂天賦為前提和基礎,并經過后天學習、訓練、影響等多方面的培養,才能逐步獲得,兩者缺一不可。
聲樂教學離不開音準、音高、節奏和旋律,這些內容都是視唱練耳課訓練的基礎。聲樂作品的音準,是聲樂演唱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學生學好音樂的首要條件,當我們給學生上聲樂課時從練聲曲開始就滲透了視唱練耳的最基本的元素,通過利用不同“母音”的練聲曲,教師用鋼琴給出音準,學生通過聽覺,和正確的呼吸、科學的發聲來準確的完成每一條練聲曲。把握好每個音符的節奏、音準、速度、旋律等等。發聲訓練要賦予音樂的表現性能,要愉快著歌唱,每個練聲樂句都要唱得悅耳動聽,有樂感,為歌唱打好基礎。一首聲樂作品實質上就相當于視唱若干個樂句,所以需要良好的視唱練耳作為基礎。
在聲樂教學中最離不開的就是基礎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它對于聲樂教學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視唱練耳教學改革作為一門新的綜合性強的聲樂基礎課程,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聲樂技巧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我們要將視唱練耳教學改革作為聲樂深入學習的一項長期目標,通過學生對音樂素養的不斷積累和聲樂技巧的進一步掌握,來提升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整體藝術感,讓學生對聲樂的追求達到更高的境界。因此,重視加強視唱練耳教學對聲樂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一定要重視它。視唱練耳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它滲透音樂的多學科。在聲樂教學中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演唱及綜合能力,而科學的發聲方法和技巧能使視唱練耳教學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彭世端.視唱練耳節奏訓練教程[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蘇美蘭.視唱練耳訓練法[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