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志清
摘 要:生物學是一門研究生物生命現象和生物發展規律的自然學科。生物學以其生活化、實用化和科學化特點,一直受到學生的喜愛。然而,傳統的初中生物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如何讓學生樹立起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是目前學者們關注的焦點。結合初中生物教學的現狀,提出了四點可行性措施。
關鍵詞:初中生物;手段;教學效率
一、激發和提升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
初中生物教程偏向理論化的學習,對單一枯燥的學習內容,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另外,初中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較弱,生物作為一門新的學科,學生剛開始接觸它是十分好奇的,假如在純粹的理論知識基礎上,再加上“灌輸式”的課堂教學,可能就會出現部分學生對生物課程拒之門外,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就會差強人意的狀況。任何行為都源于對事物的興趣和愛好,因此,生物老師要從激發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面著手,課堂氣氛的營造、教學方式的創新和學習方法的引導等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愛上生物學,只有學生愿意投入生物的學習,教師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效率才有可能實現。當學生遇到困惑和出現搖擺不定時,教師要及時發現問題,并傳授學習方法和技巧給他們,增強和堅定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參與到生物課堂的學習中。
二、實施問題情境教學
創設問題情境教學是課堂教學中最為常用的教學手段。實驗證明,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適量、適時、適地地展開問題情境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在自我探究和自我思考后,獲得相應的知識,對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有大大的提高。問題情境教學是以教學目標為主導,以提出問題為導線,讓學生在釋疑過程中自主學習,培養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必須要圍繞教學目標實施問題教學,提出引導性問題,必須是有價值、有指引性和思維性跨度的,提出問題后,必須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創設一個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思考和探究中尋找樂趣。初中生物教學的問題情境創設,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實施,讓學生感受到生物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并且十分實用,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細胞的分化、動物體內的消化與吸收、光合作用等教學模塊,可以創設貼近生活的情境教學,拉近學生與生物學的距離,把握知識的難點和重點,形成獨立的思維和分析能力。
三、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初中生物教學大多是采用課堂教學的模式開展,教學內容相對單一,課堂學習也相對集中,教師必須通過營造輕松和諧的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生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生硬地按照課本內容讀誦,而應通過不同的語調、語速,甚至是加上一些肢體語言來表達。教師要依據生物教材的教學方法,采用談論法、實驗法和自主探究等形式的方法,全面調動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同時,教師要時刻留意學生的課堂狀態,適時采用主動提問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要鼓勵學生遇到有疑問的地方,要勇于提問,并及時解答疑惑。初中生物學課本內容關注理論的學習,其實,生物學是一門源于生活的學科,許多生物發展史都非常生動有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從故事引入,圍繞教學目標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教學,打破沉悶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能夠使學生在活躍的環境中學習,結合實際生活和學習,解決課程的問題。即使是面對疑難,也要勇于探究,勇于提問,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四、引導學生養成合理的學習方法
生物學是初中生首次接觸的學科,面對如何學好生物學,他們是十分迷茫和困惑的,教師在這時候,除了把生物學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外,還必須要教會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特點,養成科學的學習方法。預習作為學習過程的第一步,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大多數學生都忽略了它。教師應該指引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在預習時,可以在困惑的地方做好標志,上課時留意聽講,這樣子不僅能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還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要活躍課堂氣氛,帶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并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或提出問題,為學生提供討論和展現的機會,在學生相互發表見解后,教師及時總結和歸納知識點,既能增強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又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最后,教師加強對學生課后復習和練習的檢查,利用課后答疑、單元檢測和階段性考試,提高和鞏固學生的生物知識和技能。
綜上所述,提高初中生物教學效率要從激發和提升學生對生物學習興趣、實施問題情境教學、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養成合理的學習方法等方面著手。只有學校、教師和學生共同關注初中生物學,才能提高其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陳澤芬.新課程理念下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應用的研究與實踐[J].生物技術世界,201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