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會英
摘 要:習題課的開展是學生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的重要方式,特別是對初中物理這類實用性較強的課程,它不僅能達到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對相關問題的分析能力,甚至可以產生溫故知新的效果。同時它也是教師檢驗教學成果和對教學方法分析完善的重要方法。
關鍵詞:初中物理;習題課;問題;解決方法
物理學是一門具有超強積累性、客觀性以及邏輯性的學科,而初中物理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是學生學習基礎物理知識的平臺,同時它也培養了學生科學理性的思維方式。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影響頗深,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時需要有一定的教學技巧,同時要注重教學方式,對學生因材施教,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改善單一的課堂教學環境。
一、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初中物理習題課的開展已經有所時日,也在教育方面有所成效,然而,對于現行的習題課教學方式,仍是美中不足。比如:
1.習題試題化。習題課似乎專攻試題,即教學僅限于考試重點和大綱,甚至出現抄記答案,而忽視推論的現象。從而徹底忽視物理概念和規律及其對學生定量分析能力的培養,學生做題的目的僅限于對題海戰術的依賴。
2.習題抽象化。現在的習題越來越容易出現內容脫離生活的情況,物理是基于生活的科學,然而如今,被各種改編后面目全非的習題日益劇增,這種情況的出現使得物理學習的本質被遺忘,物理的學習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
3.習題固定化。為應付考試而產生的習題,其無論是形式還是解題方式和思路都比較簡單機械,這樣固定化習題的形成,對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和創新能力都有所阻礙。同時會導致學生過分重視公式和定義,這也是導致教學死板枯燥的一個主要原因。
二、習題課開展的必要性
物理習題課,作為一種和概念課不分伯仲的教學形式,是物理教學的常用方式。習題課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實現知識的遷移和使用,同時達到使學生可以順利運用所學知識判斷并解決現實問題的效果。它是使學生形成物理學習能力的有效手段。
通過習題課師生間的交流,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感情態度與價值觀,處于叛逆期的孩子似乎格外渴望得到關注,習題課作為師生交流的一個平臺,很好地發揮了這個作用。這不僅僅使得老師順利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使得老師更好地發現了解學生的相關情況,從而使得學生的感情態度與價值觀都得以正確培養。
三、方法措施
物理學習習題教學作為一種課堂教學,老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對學生的學習都有著較為重要的影響,因此改革課堂教學方式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成為教育的一大關注點。
1.教師在此教學中有著很重要的引導作用,因此就其自身而言,要注意合理把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細心分析學生的心理情況,從而實現均衡習題難度,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同時掌握相關知識是教師教學的基礎,只有自身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在授課解惑的同時擴大知識的聯系面,使學生的思維方式得以發展。
2.在習題的處理上,要摒棄對題海戰術的依賴,做到精選習題,合理控量。教師在考慮教學目標和學生自身的發展規律的情況下,選擇難易適中的題目。既要重視學生的學習,又不可忽略知識的深度擴展。同時,對習題的選擇要注意從生活出發,關注科學發展動向。同時所選習題要對物理的相關概念和規律有一定的引導性,不可以本末倒置,了解物理,運用物理,這才是習題的本質。
3.教師的教學技巧各有所長,在物理習題課的授教中,教學效率高的教師都懂得有效的引入、分析和擴展習題。
在習題的引入方面,考慮到學生年齡及心理,他們一般對科技自然、奇聞軼事和一些互動互答的形式比較感興趣。這就需要教師有足夠的想象力和表現力,將習題以靈動的物理模型呈現出來,同時創設一個令人感興趣的物理情景。這不僅使得學生專注于物理學習,同時也避免了習題脫離生活情況的發生。
在習題的分析階段,教師的作用是引導而非指導。學生才是主體,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理解習題的能力。在具體分析時,應該由學生自身完成,教師引導其找到正確的解題方法,建立一套解題思路和物理模型。同時在分析過程中注意對解題方法進行培養。
在習題完成時,該課程的任務并沒有結束。可以擴展習題才是做習題所得的最大收獲,提高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其次是習題課后評價,這是一個常被忽視的重要過程,在習題課上表現優劣都由冰冷的分數所表示,這是不適當的,只有對學生的優勢加以肯定,對其不足加以補充,才能使得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不至失去興致,也避免其因為困難而選擇放棄。
總之,習題課的教學,主要目的為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因此教師應該更加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更加關注于培養學生的思考、實踐和相關思維,達到提高學生自主解題的能力和主動性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羅星,李躍春.探究式創新實驗在高中習題課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1(1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