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彥
摘 要:探究性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是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先進教學模式。通過對探究性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探究,旨在提出有效的措施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改革。
關鍵詞:探究性教學;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新課程改革標準明確指出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要讓學生主動地建構知識并提高能力。因此,探究性教學模式得到進一步發展,成為教師青睞的教學模式。基于此,本文在此淺談探究性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以期能夠為相關人士提供有益參考與借鑒。
一、幫助學生確立探究的目標
從實際情況而言,小學生的探究能力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其注意力也難以集中。這就導致小學生難以在探究性教學模式中找到明確的目標,也難以約束學生的注意力。
因此,教師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幫助學生建立探究的目標,使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例如,在《拔苗助長》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如果教師沒有指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多數學生只會將其當作一個普通的故事,在閱讀后獲得一定的樂趣,卻沒有真正的提高。
因此,教師要求學生在閱讀課文后利用字典解決文中的生字詞,并根據課文內容和自己的見解歸納總結課文表達的中心思想和內在含義。此時,學生就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目的性的探究性學習,就能夠在解決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積累,并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
二、注重反饋與總結
在探究性教學模式中,教師必須注重反饋與總結。進一步說,教師需要在學生探究后幫助學生梳理得失,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
例如,在《亡羊補牢》的探究性教學后,教師抽選學生分享自己的總結。學生認為這篇文章表面老夫沒有及時地補救導致損失擴大,是對老夫這種行為的一種諷刺。此時,教師要肯定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付出的努力,讓學生獲得基本的信心。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出這篇課文同時也告訴我們如果已知了明顯的錯誤還不去改正就會徹底的失敗,如果老夫最終都沒有補救,他的損失將更大。
通過反饋,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尊重,同時也對這篇文章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信心,也提高了教學的質量。
探究性教學模式是一種迎合了素質教育理念的先進教學模式,但其處于發展中階段。這就需要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總結與反思,不斷提出完善的策略,以此推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進一步發展與改進。
參考文獻:
臧桂英.探究性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07).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