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瑋
摘 要:班級的管理離不開班主任,一個有紀律、有秩序的班級,需要有效的管理,這不僅需要學生的配合,也需要一個會管理班級的班主任。班主任作為班級的領導者和組織者,要有一套管理班級的管理策略,不僅讓學生能學習、會學習,還要讓學生在一個輕松快樂的氣氛下成長。
關鍵詞: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
小學時期,學生都比較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和責任意識都較差,班主任在進行管理時,要考慮到學生的這些因素,在對班級進行管理時,要有耐心、責任心,要想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要對學生心理成長進行關注,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足,并督促其改正。本文主要闡述了小學班主任在對班級進行管理時的有效策略。
一、用心溝通,拉近距離
小學時期,學生的想法比較簡單,當教師真心地去關心學生時,學生也一定會感覺得到。但是因為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家庭條件等各不相同,使學生的性格各不相同,這就決定了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優點與缺點,學生的心理狀態也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和與人交往。班主任在與學生溝通時,要站在平等的角度去和學生交流,在這之前,也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條件和生活背景,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和學生進行溝通。當教師和學生以一種平等的態度去交流時,會拉近彼此的距離,也會讓學生愿意和教師溝通,教師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更好地了解學生,才能在以后的教學中更好地讓學生去學習、去成長。
二、在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
教師只有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去成長,不僅僅是對學生性格的了解,同時,也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知道學生在學習中的強項與弱項,強的地方給予學生鼓勵,弱的地方給予學生指導。因為對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學校情況的了解,在教學時教師就要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學生去學習,對于表現好的學生,教師也要給學生一定的表揚。例如,當學生的成績取得進步時,教師可以給學生一次“免寫作業”的權利,或者是“要求教師唱一首歌”的權利等等,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鼓勵學生,會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而不是負擔。
總之,班主任相對于其他任課教師而言,要更關注學生學習情況、成長情況等,所以,班主任相對的工作比較累,同時也需要更多的耐心。在對班級進行管理時,一定要綜合考慮到各種因素,以讓學生的學習得到進步,并且在快樂的氣氛下成長。
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