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智蘭
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在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自由、和諧、開放、民主的學習氛圍,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為每個學生提供創造發展的機會,讓學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獲取基礎知識和思維方法,使他們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創新能力。
關鍵詞:創新 課堂 教學 引導 自主
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勇于創新,做一名創新型的教師。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筆者就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轉變觀念,以生為本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的發展為本。以人為本是一種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潛能,把學生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的新教學理念。我國傳統的教育觀念中,一直傳頌著“師道尊嚴”“一朝為師,終生為父”的古訓,在這種教育理念下,教師往往主宰教育活動一切,學生只能是被動地學,只能盲從教師、教材,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
而新課程改革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沖破了傳統的師道尊嚴,要求教師轉變觀念,生為主體,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確立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并不是抹殺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只是對教師的主體作用要有一個正確的理解。不能把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作用等同于無上權威的主宰作用。相反,教師僅僅是教育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教師的主體作用僅僅是一種主導作用,教師的講授、示范、指導,僅僅是對學生學習活動一種引導。
二、教師備課要創新
在實施創新教學的過程中,備課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基礎,因此,所備的課要與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適應,要從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著想。因此,備課內容要涉及到以下幾點。
1.教學目的要創新。要根據教材內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內容制定具體的目的和要求。
2.教學過程要創新。設計時可不循舊規,對如何導入新課、如何講授新課、主要環節如何處理進行創新設計。
3.教學方法要創新。可以采用提問法、發現法、聯想法、操作法等等,方法不固定單一,思維不封閉僵死。
4.師生合作要體現創新性。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著,而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引路人,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究知識。
三、創新地、靈活地使用教材
傳統教學中,教材是不可改動、不可逾越的,但隨著時代發展,知識更新越來越快,教材有時不能及時地跟上時代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用教材,更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要善于發現和選擇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學習材料,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諧發展。
例如,在教學“可能性”時,通過對學生的調查了解,發現學生對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并不是一無所知,生活中時有接觸,已有一定的認知基礎。而如果采用教參上的例題,對于學生來說難度偏低,學生學習沒有積極性。因此,我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首先出示A、B兩個紙箱,A紙箱放入一個白球、兩個黃球,B紙箱放入15個白球、30個黃球,然后讓學生猜一猜,從哪紙箱中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大。這樣一下子便激發學生的興趣,產生了認知沖突,讓學生逐步清晰、逐步升華,使學生明確了,摸到黃球的可能性不但與黃球的數量有關,而且與球的總數密不可分,甚至可以借助分數來進行比較,自然地導入到新知識的學習。
四、課堂教學要創新
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學,主要是要體現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實踐證明,學生的學習過程越開放,思維就越活躍,思維發展也就越充分。
教師可創設創新情境,構建民主、寬松、和諧的創新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為學生主動創新制造機會,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與情感,讓學生主動創新、樂于創新。
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時,先回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并有意滲透轉化的思想,然后教師讓大家想一想誰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比一比誰的方法最新穎、獨特、有創造性。學生們在這樣的情境中創新,邊思考、邊討論、邊操作,得出了多種推導方法。
改變一問一答的形式,使問題更具開放性,加大了思維難度,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同時使學生在提問、答題的交流中提升了思辨能力。
五、作業設計要創新
作業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基本途徑。練習設計首先要注意層次性,主要有三個層次:基本練習、綜合練習和發展練習。三個層次的練習目的各有側重:基本練習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知識;綜合練習的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識,加強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結構;發展練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練習設計還要注意形式多樣,可以設計如下形式。
1.口頭作業。加強說解題思路,說算理、看圖編題等。
2.操作實踐作業。如量一量、畫一畫、稱一稱或者進行社會調查等。
3.綜合作業。將學科知識匯總,鍛煉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等。
4.開放性作業。設計一些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的開放性題、多題一解總結規律等等,可以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思考從各種設想出發,不拘一種形式,不局限于一種途徑,盡可能地作出合乎條件的多種解答,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總之,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一種寬松、民主、自由和諧的學習環境,只有在良好的氣氛中學生才能大膽質疑、善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學會研究問題,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樹立創新觀念,運用創新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創新氛圍,鼓勵學生大膽創新,這樣才能才能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學,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從而使學生獲得有效、持續發展。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