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瓊中
[摘 要]網絡論壇是民意表達和形成的發聲器,網絡精英是民意凝聚和重塑的助推器。大學生是網絡利益表達的主要參與者和推動者,為了確保互聯網這一利益表達平臺的健康發展,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行為必須做出規范與引導。本文在對網絡利益表達特征做出論述的基礎上,對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的規范與引導做出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引導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 2015) 08- 0024- 02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5. 08-012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一、網絡利益表達的特征
網絡利益表達所具有的主要特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首先是網絡利益表達具有低成本的特征。互聯網所具有的無中心特性讓大學生在參與網絡利益表達的過程中并不需要投入過多的成本;其次是網絡利益表達具有著實時性的特點。網絡利益表達的實時性是由互聯網中信息傳播特性決定的。相對于普遍具有時間延遲的其他利益表達渠道而言,實時性是網絡利益表達所具有的重要優勢。如在2010年,溫家寶總理通過網絡與網民進行交流,許多大學生也參與其中,他們只需要將自身問題發布到相關平臺,就可以被呈現出來。這讓大學生的利益表達省略了很多重點環節。因此,網絡利益表達并不會受到空間以及實踐的限制;三是網絡利益表達具有有效性的特點。互聯網中的言論發表具有自由與匿名的特性。作為社會弱勢群體的大學生,在傳統的利益表達中,會受到較多的環節限制,并且在利益表達過程中也會因為人微言輕而的得不到重視,但是通過網絡來表達自身利益,能夠使自身所表達的信息得到較大范圍的快速傳播,并被大量網民所了解和關注,甚至能夠形成一種網絡輿論,這將成為政府部門不得不關注的重要原因;四是網絡利益表達具有交互性的特征。大學生在通過網絡表達自身利益的過程中可以找到很多與自身具有相同利益和訴求的互聯網用戶,他們可以在相互交流和共同行動的基礎上來增加自身利益得以實現的機會。如在廈門PX事件中,包括許多大學生在內的廈門社會大眾表達除了自身并不希望廈門接納PX項目的意愿,他們通過QQ群等工作來開展溝通與交流,并統一行動,這樣他們能夠形成合力并成功實現自身訴求。誠然,網絡為包括大學生群體在內的社會大眾進行自身利益的表達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網絡不僅為弱勢群體進行利益表達提供了新的渠道,而且幾乎成為當前唯一暢通的渠道。這讓大量的利益訴求在網絡中涌現,顯然,這對于補充傳統的利益表達渠道以及推動政府了解民心民意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與此同時,網絡利益表達也給利益表達通道的容量帶來了巨大壓力,同時失范的網絡利益表達也并不利于互聯網這一利益表達平臺的健康發展,因此對于網絡利益表達的主要參與者和推動者大學生群體,有必要對其網絡利益表達行為做出規范與引導,從而確保網絡能夠在我國民主化發展進程中發揮出應有的推動作用。
二、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的規范與引導策略
(一)從制度層面對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進行規范
轉型期中國社會利益分化日益嚴重,既帶來利益表達數量上的迅速增長,也帶來了利益表達個性化的極大豐富。在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的規范與引導過程中,社會以及高校應當承認網絡所具有的匿名性是導致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規范中的制度層面來看,有必要針對包括大學生在內的網民群體實行有限的網絡實名制度。網絡實名制度指的是互聯網用戶需要使用真實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等信息進行登記。早在2002年,李希光教授就曾提出禁止網絡匿名的思路,但是同時提出完全禁止網絡匿名的不現實性。雖然網絡實名制在韓國等其他國家已經具有了成功實施的經驗,但是在我國推行完全的網絡實名制度仍舊具有著較大的阻力與爭議,因此,為了規范大學生的網絡利益表達行為,同時也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我國公民的網絡隱私,我國有必要實行有限的網絡實名制度,即當社會公民在網絡環境中扮演者特殊角色或者做出特殊行為的過程中,需要開展實名認證,通過對這種實名制度進行實施,有利于減少危害性言論的生存空間,同時也能夠降低網絡實名制度的實施阻力。
(二)構建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引導平臺
在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規范與引導過程中,構建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引導平臺,不僅有利于高校對學生的網絡利益表達傾向做出了解,并且可以對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所可能引發的負面影響做出應急反應。因此面對日益高漲的學生網絡利益表達的意愿與高校網絡平臺建設及管理滯后之間的矛盾,高校應重視學生的網絡利益表達,建立健全學生網絡利益表達的平臺,關注學生關切的核心利益問題,提升高校對大學生利益訴求的回應能力。在此過程中,高校有必要構建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監測機制。這種機制的構建不僅要求高校對大學生在網絡中的日常行為與言論做出關注,從而了解大學生網絡利益的傾向性與群體性問題,同時高校要定期對校園論壇、微博等各類門戶網站中大學生所表達出的網絡利益做出觀察、總結與分析,從而發現大學生群體在網絡利益表達中存在的共性,并為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的規范與引導提供依據;其次是構建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預警機制。高校在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的規范與引導過程中,有必要對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做出級別劃分,這種級別的劃分,能夠為突發事件產生之后,應急人員以及資源的調動提供依據,從而確保突發事件能夠得到妥善解決;三是構建應急機制。為了避免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突發事件產生惡劣影響,高校有必要掌握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突發事件處理主動權,因此高校有必要在構建應急機制的基礎制訂應急預案,并在確定領導小組、職責權限的基礎上對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引發的突發事件做出控制,從而避免消極影響的蔓延。同時對于已經發生的突發事件,高校應當做出總結,并為突發事件的預防和避免提供借鑒。
另外,在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規范與引導平臺的構建中,高校需要重視暢通大學生進行利益表達的渠道。在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的過程中,如果存在表達渠道不暢的情況,則大學生容易產生消極情緒與心理。因此,在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的規范與引導中,高校不僅不應當僅僅關注“堵”,同時要關注“疏”。這要求高校能夠尊重學生在網絡中對自身利益進行自由表達的權利,并通過暢通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渠道來讓大學生獲得平等的網絡話語權,這不僅能夠讓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規范與引導平臺成為一種有效的溝通平臺,同時有利于對大學生心理壓力進行緩解。在此方面,高校應當積極推行電子政府,在設置利益表達新鄉的基礎上讓學生能夠通過網絡對一些訴求和問題作出反應,同時高校要重視學生所表達的訴求與問題,并對這些訴求與問題進行及時回復。通過溝通渠道的暢通,高校可以在網絡中消除傳統管理過程中存在的級別限制,并收獲更多的合理化建議。當然,在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渠道的暢通方面,社會也應當做出努力,即要求社會對于正常的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應當持有股利的態度,并通過在各類門戶網站設立征集調查模塊、市長信箱模塊、政績反饋模塊等來讓大學生由更多的網絡渠道來表達自身利益并參與到社會事務中。
(三)將思政教育作為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規范與引導的重要武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規范與引導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的有效武器。當今中國,網絡已然存在于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一極大的改變沖擊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面對日新月異的網絡環境,高校思政教育隊伍需要認識到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群體所帶來的影響,并通過創新高校思政教育內容來應對大學生網絡利益表達失范的問題。在實踐過程中,高校首先要強化大學生自律教育。我國在2006年頒布了《文明上網自律條約》,在條約中規定無論是互聯網工作者還是互聯網用戶都應當在使用互聯網的過程中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并在自律的基礎上來創造一個可以自由發表自身意見的平臺。由于互聯網具有匿名性和開放性等特點,因此大學生群體在發布網絡言論的過程中往往感覺并不會受到社會道德或者法律的束縛,這導致了部分學生不會考慮自身利益表達所產生的后果,因此高校有必要在強化網絡道德教育的基礎上開展自律教育,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身作為網絡主體需要承擔的責任,并養成良好的自律意識以及辨別是非的能力;其次,高校有必要強調信仰教育的開展。社會個體所具有的信仰對于社會個體所追求的利益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信仰是規范學生網絡利益表達的有效途徑。當大學生群體具備堅定的信仰之后,就不會被一些糟粕思想所左右,同時也能夠強化自身的思想自控能力并堅定自身的良知與良心。因此,高校有必要將信仰教育當做提升大學生群體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切入點,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大學生維護和諧的網絡環境并開展正確的網絡利益表達行為;
綜上所述,網絡是大學生對自身利益進行表達的重要平臺,而為了保證大學生利益表達權利的正確行使以及網絡利益表達平臺的健康發展,高校與社會有必要通過實行不完全實名制度、構建網絡利益表達引導平臺、強化思政教育來規范與引導大學生的網絡利益表達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