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允琦 艾淼
摘 要:創新是新世紀的普世價值觀,也是新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創新精神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激發潛在的創新精神,喚起努力進取的意識,提高學生創新精神的動力和能力。因此,當前大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以及培養機制的完善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思想政治教育應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在思想教育中不斷積累經驗,革新陳舊的思想教育理念,創新培養方法和工作機制,形成科學與務實的思想教育體系,有效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及創新能力。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 創新精神 培養機制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2(c)-0184-01
1 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中的優勢
1.1 思想政治教育與培養創新精神具有內在關聯性
創新精神不是與生俱來和自發產生的,它有賴于后天的教育培養和塑造,且需要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以創新精神為核心的價值觀教育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系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來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心理品質。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及法律教育,其通過這些基礎內容系統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不斷增強大學生自身創新的自覺性。 另外,這些內容對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也是大學生創新精神自覺性的內在依據。因此,大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可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來完成。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和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二者之間具有內在關聯性。
1.2 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為大學生創新精神培養提供正確的價值導向
價值觀決定著個體的活動方向和行為方式。只有在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下,創新意識才能真正成為激發創新實踐的強大動力,才能不斷轉化為創新成果,才能保證創新實踐的過程和結果都具有正向的社會效益。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是辯證唯物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它們集中表現了正確的價值觀,創新必須堅持這些正確的價值取向來造福于人類及滿足人們的需要,而不能貽害人類的生存和生活。 當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對大學生進行科學系統的價值觀、實踐觀教育,辯證法和自然觀教育,不斷塑造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不斷培養以思想政治素質為主的綜合素質。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利益觀,從而保證創新實踐的發展方向。
2 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創新精神培養機制的完善
2.1 構建有利于創新精神培養的教育模式
隨著知識經濟及科技信息的發展,培養具備創新精神的大學生是當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創新教育模式,改變以往的以教育和管理為重點的教育模式。構建有利于創新精神培養的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創新個性。當前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明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注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因人施教,促使學生思想個性的健康發展,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2)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實“教育為了學生”的教學理念,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問題,不斷增強大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3)有效整合教育資源。凡是有利于發揮育人功能的主客觀資源都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資源。隨著科技和媒體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當代大學生接受信息資源的渠道越來越多,在復雜多元化發展的時代下,思想政治教育應整合并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形成開放、科學、多元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體系,不斷提高自身的育人功能。
2.2 建設高素質專業教師隊伍
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人,是學生成長進步的引路人。教師是否具備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的能力決定著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工作能否順利展開。因此,可以說教師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人。只有教師具備創新能力,學生才能在其引導、熏陶下不斷激發創新興趣,提高創新能力。(1)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應注重把教書與育人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將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人才作為工作的重點及目標。(2)思想政治教育教師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了解學科領域的最新研究情況和成果,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有效制定組織培訓計劃,從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3)思想政治教育老師也要有使命感和為教育事業做貢獻的奉獻精神??傊?,為推進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高校應該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來為大學生創新培養機制提供堅實的師資保障。
2.3 優化有利于創新精神培養的實踐機制
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可以有效提高理論教育的效果,可以讓大學生在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不斷提高其參與社會實踐和各種創新競賽活動。大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增強大學生為社會服務的奉獻精神,豐富大學生的社會經驗,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促進大學生知與行的統一。因此,應積極創建創新精神培養的機制。
第一,要鼓勵大學生多多參與創新競賽活動。例如,首先,要增強創實踐新思維的培養,鼓勵學生開展各項創新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國家和省級各類競賽;其次,注重技術創新的培養,特別對工科大學生,指導他們參加各種小型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積極參加數學建模、電子設計、機械設計、科技發明競賽等活動,培養創新意識,然后指導他們參加大型綜合實驗,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創新意識。還要鼓勵大學生多聽學術講座,參加科研活動及創業活動等,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以理論課堂、基礎實驗室、專業實驗室以及校內外實習基地相結合,真正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第二,學校還可以開辟創新培訓基地,組織一些專家、教授負責帶領學生開展一些具備創新型的課題和科研項目,激勵大學生創新精神,塑造創造性的個性素質,增強協作,勇于創新的精神,以幫助大學生樹立創新精神必備的心理素質,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
第三,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思想政治教育在開展校園活動的同時,還要努力創造機會,讓在校學生走向社會,廣泛開展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普法宣傳、環?;顒?、扶貧助殘活動等)和社會實習,根據提升教育效果和滿足學生的發展的需要,積極動員社會力量支持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建立形式多樣、相對穩定的德育示范基地和社會實踐基地,不斷豐富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形式。讓大學生在實踐中體現自身社會價值,在實際工作崗位上履行社會責任,磨煉意志、增長才干,豐富大學生的社會經驗,促大學生創新行為的知行結合和轉化。同時,培養大學生不怕失敗的犧牲精神和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提高大學生在復雜環境中的抗挫折能力和競爭力,塑造大學生堅毅果敢的優良品格,幫助大學生逐漸養成創新精神所需要的優秀心理品質。
參考文獻
[1] 吳兆雪.創新思維培養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0.
[2] 張莼波.論高校學生干部的培養與思想政治教育[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
[3] 侯志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機制的探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