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淑芳
摘要:當前,“參與式”教學出現了重全體參與而忽視個性表達,重問題卻不注重整合;課堂教學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表演性強,強化訓練不夠;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化,發揮的作用后勁不足;課堂隨意性大,主題不突出,教學內容太寬、太難;教師的引導作用弱化,學生的主體地位過于凸顯等問題。作為教師,我們必須通過教學實踐,認真反思,潛心鉆研,總結經驗,錘煉內功,努力打造高效課堂。
關鍵詞:參與式 ? 問題 ?表演性 ?引導 ? 主體
參與式教學是對以往“填鴨式”教學方式的徹底顛覆,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能在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大膽質疑解疑,合作探究,互相交流思想,共同展示成果,共同收獲成功的喜悅。這就是“參與式”教學產生的成效。但“參與式”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只有為課堂教學把好脈,才能找準癥結下對藥。
一、重全體參與而忽視個性表達,重問題卻不注重整合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課堂中,經常會逐個提問,人人回答。這種做法雖然照顧了每一位學生,學生能全體參與課堂,但這種“大鍋飯”式的平均分配方式,一旦處理不好會使課堂成為“流水賬”,重點不能凸顯,內容繁瑣,問題多,答案單一,從而使學生千篇一律,個性得不到張揚。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過于重視教學活動的嚴格劃一,忽視了學生的創造才能和個性差異,課堂雖然交給學生,但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性格特點、個性差異分別對待。課堂上的每一個問題不是逐一解決,而是要對這些問題進行篩選、歸納、整合,對有代表性的問題和內容從深度、廣度等角度去分析和思考,并舉一反三,培養能力。當然,問題和內容要少而精,沒必要多而繁,只要能啟迪思維、培養學生能力就可以了。
二、課堂教學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表演性強,強化訓練不夠
高效、優質課堂的出發點、著力點和落腳點都是讓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但教師在課堂中常常盲目地追求形式上的新,力求展示課堂教學的實力,結果教室成了大容器,課堂成了作秀課。一節課下來,教師自信有加,學生樂在其中,但細問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便一頭霧水,這樣的課堂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沒有解決實質性的問題,浪費時間,事倍功半。比如,有人把課堂比作舞臺,過分強化課堂表演性也是有失偏頗的,因為課堂上學生獲得的是能力,而不是為表演而表演。要增強課堂表演的有效性,教師應充分認識課堂表演的實質和意義,加強對課堂表演的研究和指導,把表演作為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綜合素養的重要手段,真正發揮表演在小學教學中的作用,而不是為表演而表演。只有這樣,才能切實讓參與式教學站穩腳跟。
三、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化,發揮的作用后勁不足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一種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新的學習方式,在培養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相帶動、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仍存在或多或少的誤區,如“流于形式,缺乏實質”“合作學習就是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只是個別優生的表演,一部分人的‘休息”等情況。要知道,“合作學習”并不等同于簡單的“小組討論”或“小組學習”,而是在此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我們要正確對待,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如本課時合作的問題的知識特點,學生的認知水平、性格特點等,以及合作的教學氛圍、現有的教學資源等。只有這樣,合作小組內部才能進行合理的分工。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報告員等由組內每個成員輪流擔任。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記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記錄工作,資料員負責學習資料的收集工作,報告員負責填寫學習報告,代表小組進行學習成果的匯報等。只有小組成員之間相互配合,在共同的任務中明確各自的分工和責任,才能消除組員差異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學生的“合作學習”才可能取得成功。
四、課堂隨意性大,主題不突出,教學內容太寬、太難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課堂隨意性大,主題不突出,教學內容太寬、太難,于是教師在課堂上隨心所欲地引導,學生漫無邊際地亂談,使拓展延伸脫離了主題和課堂設計的初衷,中心抓不住,重點不突出,疑點解不開,甚至對文本漠然置之。殊不知,這樣不但沒能搬開學生索取知識的攔路虎,反倒添置了絆腳石,增加了消化、理解知識的難度,嚴重削弱了學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師要掌好舵,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哪里需要自學、朗讀、討論,探究,哪里需要教師輔助完成,需要達到某種水平,教師都要用巧妙的教學策略來解決,做到有放有收,松緊有度,這樣才能有條不紊地層層深入、絲絲入扣,使重點、難點和關鍵的問題得到解決。
五、教師的引導作用弱化,學生的主體地位過于凸顯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把學生失去的課堂交還給學生。”這些呼聲把課堂于“一言堂”變為了“大放羊”,即使課堂秩序亂了,學生思維亂了,教師也不去干涉,甚至出現了錯誤結論,教師要么不過問,要么就模棱兩可。這種不適時收放,不相機導向,不就錯糾偏的做法,實在是一種忽視教師主導性的傾向。試想,如果把課堂交給學生,任由學生決定一切,一盤散沙、放任自流也不用教師組織和引導的話,其結果必然不會理想。
總而言之,要上好一節參與式教學課,教師要通過教學實踐,認真反思,潛心鉆研,總結經驗,錘煉內功,打磨課堂,讓課堂成為一門真正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