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國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大力實施和不斷推進,高中生物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促使一線高中生物教師積極地響應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以一種更加積極的態度全面深入到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思考當中。因此,作為一名生物教師,我們要著力于改善教學策略,為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和科學性以及高效性等作出自己的貢獻,以此來真正地提高生物課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生物 有效教學
一、設計精彩的課堂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樣的,良好的開端,也是生物教學取得成功的保證之一。這種良好的開端,主要就是在教學知識的過程中,要能夠充分地把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比如,教師可以在復習舊知識的時候,通過引出新知識,或者在明確學習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一些新的問題,進而引起學生內在的認知沖突,讓學生產生一種急切想學習新知識的欲望。此外,要注意的是,問題的提出要能夠以學生已有的知識作為前提,進而再引起學生想要解決問題的沖動。這樣,學生也會很快進入到主動探究新知識的狀態當中,既有助于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效果,也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任務驅動,鼓勵創新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給學生設置一些問題,具體地了解學情,根據課程的目標和教材,提煉出一些重難點,并且根據這些知識點再設置出相應的問題,這樣學生能夠通過對問題的探究,親身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還能夠激發他們的主動探究和思考,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生物的快樂。
例如,“DNA的復制”這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已經掌握了“DNA雙螺旋結構和有絲分裂以及減數分裂”等的基本知識,因此,在此基礎上,設置問題,能夠促使他們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思維方法,特別是抽象邏輯思維以及創造思維等方面,都能夠有較大的發展。但是,由于本課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學習起來也會感覺困難。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輕松一些,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任務來啟發他們,設置一定量的問題情境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一個DNA分子有兩條鏈,復制一次以后能夠得到幾個DNA分子、幾條鏈呢?假如最初的DNA的鏈用紅色來表示,新合成的鏈都用藍色來表示,你們能想象出得到的DNA分子有可能是什么樣的嗎?根據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同學們認為DNA復制的方式可能有哪些呢?這一系列問題的設置,能有效地驅使學生主動地去探究相關的知識點,讓他們在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分析、歸納以及概括的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獲取對應的知識,加深記憶,提高學習能力。
三、利用多媒體實現多方位教學模式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新課程也積極地提倡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以及高科技的設備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改變了過去傳統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以及教學模式,讓課堂教學的內容更具有多樣性和趣味性。因此,教師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就可以充分地利用這些網絡資源,找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圖片、影像等,在上課伊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充分地體驗到信息技術帶給他們的樂趣。例如,在學習“生態系統”這一節課的時候,我在網上下載了一些各類生態系統的視頻,為學生創造了一種真實的畫面,結合這些畫面再講述各類生態系統,學生更容易了解。此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利用電子顯微鏡等設備,讓學生去了解一下微觀世界的樣子;多開展一些生物的實驗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如在學習“微生物的分離與培養”的相關內容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建立大腸桿菌的平面培養實驗,讓學生自己去培養出微生物,再通過顯微鏡的觀察,加強對此節內容的理解。這樣,既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創設情境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有效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更好地促進課堂教學的發展,而且還能為課堂教學的實施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教學氣氛來,這樣也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生物知識。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情景教學的創設可以分為創設生活情境和創設問題情境等幾個方面,這些情境的創設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到生物課堂的學習當中,也能有效地實現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對“生態系統的功能和穩定性”這節內容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這節內容的特點,借助于問題情景的創設來有效地開展教學,具體如下:
1.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主要是借助了生物體中的哪些元素,從而實現了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回到無機環境的循環過程?此外,在生物系統的物理循環過程中,這個生物系統指的又是什么呢?
2.在生物循環這節內容中,有一個不能忽視的關系就是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的關系,結合課文的內容,請學生總結出兩者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迅速地進入到對新知識的學習當中,而且還能夠有效地激發出他們的求知欲。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再設置出一些不同的教學情境來,為更好地促進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現做好鋪墊。
總而言之,有效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充滿著挑戰,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設計出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教學方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廣大教師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不斷地完善和創新,活用教材,深研教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中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
參考文獻:
[1]呼小明.新課程推進中高中生物教師適應狀況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
[2]楊守菊.人文化:新課程背景下生物課堂教學的新追求.中學生物教學,2006(4).
[3]游德發.新課程理念下高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合理性建構[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2).
[4]沈小明.探索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J].生命世界,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