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映青
摘要: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新的學習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完全摒棄過去那種“滿堂灌”的“填鴨式”應試教育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逐步學會學習。
關鍵詞:小學 ?數學教學 ?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
目前,農村小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已勢在必行。如何以課堂為突破口,構建農村小學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擺在我們廣大教師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學生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積累知識,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要想讓學生學會學習,就必須要培養學生的探索和創新能力。我們要帶領學生探索學習而不是灌輸知識,要培養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新知的探索者。
一、精心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往往來自于疑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沒用疑問,是不會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也不會激起學生思維的跌宕起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我們可以通過深入鉆研教材,利用教材上給出的每一幅圖片或趣味問題,或者從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中選取素材,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使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在一定的情境中展開,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環境中來感受數學,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探究意識,使學生通過主體活動,促成數學問題的解決。
例如,在教學《認識長方形》這一節課時,我在課前讓學生準備一把小刀、一個土豆,對于為什么布置這個任務學生非常期待,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上課時,我讓學生對著土豆的一邊切下,看有什么圖形出現,然后讓學生從一邊切到另一邊,一直垂直切,當四邊都切完,看看又會出現什么圖形。在學生興趣正濃時,教師就可以開始今天的課程了。讓學生自己動手,就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種主動追求知識的特質可以豐富學生自己的知識資源,培養自己觀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加學習的信心。同時,這種教學也促使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成功的轉變,正如當代教育改革先鋒郭思樂教授所言,教師成為了“生命的牧者”。
二、改進學習方式,采用合作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一)師生關系平等,教師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
小學課堂上,若師生關系良好,學生就可以無拘無束地參與活動,暢所欲言,大膽表現自己。教師不能太過于嚴肅,小學生年齡小,相對喜歡和藹的教師。教師上課時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被學生看在眼里,都會對教學產生影響。教師只有把學生當成朋友,尊重學生,愛護學生,鼓勵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才能獲得學生的心,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
例如“250×40的結果至少有兩個零”這道判斷題,有的學生認為是正確的,因為兩個因數的末尾都有一個零,根據因數末尾有零乘法的簡便計算法則,一眼就能看出有兩個零;而有的學生則認為是錯誤的,他們認為至少有三個零才對,因為除了兩個因數末尾一共有兩個零,還有25×4結果還有一個零,也能一眼看出來。這兩種觀點都有道理,如果教師搞“一刀切”,否認其中的一種說法,就會導致一部分學生失去信心,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只能依賴教師或其他人,久而久之,思維發展就會受到限制。反之,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發散思維,就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此外,教師還應虛心聽取學生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這樣,師生之間才會產生相互信任的氛圍,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成績也會逐步提高。此外,教師還要允許學生出錯,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其主動性,讓學生大膽思考,積極發言,即使說錯了也不要緊,依然要表揚他們的積極性,而后再指出錯誤進行糾正,這樣就解決了學生的后顧之憂。在學生大膽想象、積極思考,敢于發表觀點,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到了知識。
(二)運用小組機制,利用生生合作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讓小組成員在合作中探究,對同一個問題發表不同的見解,相互討論,相互切磋,相互啟發,從而形成學習的合力。如果時間允許,教師還可以留出小組成果展示的時間或再次組織合作交流,這樣學生動起來了,氣氛活躍了,學習效率也就提高了。
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小組機制組織學生競賽。不論是復習提問還是新知探索,在規定時間內看哪組最先完成,看哪組掌握得又快又好。學生有著極強的好勝心,這個方法可以促進他們積極地去預習、聽講,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提高了學習成績。
例如在復習各類運算時,教師可提前出示課前準備好的題板,讓學生把答案寫在練習本上,待每個組員都做完才算是整個小組完成了,然后看哪一組完成得又快又好。為了在課堂上取勝,課前各組的優生都會主動幫助各組的學困生,從而形成了“兵教兵”的良好學習風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自主探究式學習以及合作式學習方式都是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學習方式,并且已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因為它對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獨立性、自主性有著重要的意義,也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程改革倡導探究的、合作的、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它倡導平等、合作和交流。我們廣大小學教師不僅擔負著傳授知識的任務,還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與他人相處合作。
參考文獻:
[1]劉樹軍.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策略[J].東方教育,2014(5).
[2]楊秀青.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J].教學月刊,2005(5).
[3]徐素麗.小學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運用[J].成功,2011(4).
[4]許瑋.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2010(10).
[5]韓四清.建構理論下自主學習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構想[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0(2).
[6]張銳梅.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教學方式有效性的研究[J].中國科技博覽,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