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國平 曾迎春
摘要:恩平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校企合作主要模式以訂單教育為主,本文基于恩平市職教中心目前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五點關于教學創新的建議:構建以工作導向為主體的模塊化課程體系;適應工學交替,構建集成式教學模式;面向市場需求,開發校本教材;以專業教師為首席教師,構建班級管理格局;突出崗位技能,保證實訓效果,旨在給恩平市職教中心教學管理提供建議。
關鍵詞:訂單教育;校企合作;工作導向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5)06-0111-02
為深化教育改革,創新辦學模式,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從制度上確保我市教育事業協調、可持續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發展提供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支撐,2013年9月恩平市政府整合市廣播電視大學、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師進修學校,組建恩平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職教中心成立一年多以來,秉承 “依托行業、服務行業、以技能服務社會、辦一流職業學校”的辦學理念,目前恩平市職教中心的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是以以“訂單班”為辦學特色,已經和當地6家企業合作辦學,開辦訂單班7個。所謂“訂單班”,就是采用訂單培訓的模式,根據企業實際用工需求培養人才。實行“訂單式”教育,可以使學校實現“教學與生產同步”“教學管理與生產管理同步”“畢業與就業同步”的三同步。畢業時,訂單班學生直接進入企業就業,提高了就業質量,減少了畢業生上崗時再度培訓,耗費企業精力、物力的投入,達到校企合作的雙贏。這一年來,恩平市職教中心與行業、企業積極探索本土化訂單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在模式探索過程中機遇與挑戰并存。
一、基于訂單教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問題
(一) 恩平市職教中心與企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未實現實質性融合
恩平市職教中心的訂單培養模式采取“2+1”模式,學生在校學習兩年,第三年進入企業頂崗實習。前二年以學校培養為主,師資、教學設施由學校提供,教學計劃、課程設置由學校決定,學生進入企業頂崗實習,實際上更多地以職工的身份參與工作,企業按照對職工的方式要求學生,對學生采用的方法是“管”而不是“教”,恩平市職教中心因師資資金、時間等各方面限制,也難以派專業教師對學生實施全程指導。
(二) 恩平市職教中心對于訂單教育的課程改革未取得實質性突破
13染整技術班,是恩平市職教中心第一個訂單班,課程設計之前學校事先征求企業的意見,但企業一方難以提出建設性建議,而學校又缺乏企業的實踐體驗,目前我鷴在課程設置上仍沿用由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為主要構成的“三段論”式課程模式。在這種課程模式中,教學內容的選擇比較傾向于學科化,知識注重系統性而缺乏實用性,教學方式以課堂教學為主而非從實踐出發,技能訓練注重程式化且與企業實際情況存在明顯脫節。恩平市職教中心在課程改革的道路上一直在不斷地探索,但未取得實質性突破。
(三) 恩平市職教中心課程內容未體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恩平市職教中心各大中企業訪談及調查的數據結果顯示,企業對學生的技能還是比較認可的,但對學生的禮儀、勞動紀律、敬業精神等人文素質和思想品德素質反映較大,一些企業或行業專業認為學生的專業素質只是上崗的“敲門磚”,而學生的人文、思想品德及勞動素質才是學生適應工作崗位并能持續發展的“金鑰匙”。因此,在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中要體現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要綜合體現職業教育的教育性和技能性。
二、基于訂單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創新思路
(一) 構建以工作導向為主體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模塊化課程體系與傳統的課程體系相比,它以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構建一個以工作導向為主體的教學體系。它要求對相關的職業或崗位進行市場調研,了解相關的能力要求,進而進行課程的設置與課時的安排。“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從整體上是按照訂單企業特別是企業相關崗位的要求來組織教學的,與模塊化體系從職業分析、工作分析著手是一脈相承的。由訂單企業參與,共同制定教學計劃,與模塊化課程體系從專業市場調研入手相比,勢必使該課程可以與工作實踐緊密結合。在開發模塊化課程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恩平市職教中心專業教師應該與企業相關管理人員和生產技術人員共同探討、謀劃并按照職業分析一工作分析一專項能力分析一教學分析一教學設計與開發一教學實施六個步驟有序進行。
在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中,必須貫串以下理念:培養目標是工作崗位的需要,而不是學科系統;教學的起點不是基礎基本相同的班級,而是能力各異的群體;教學內容是專項能力,而不是系統知識。教學材料不是集體的需要,而是因人而異;教學的主要形式不是課堂環境,而是職業環境;教師的作用主要不是課堂講授,而是現場指導;教學評價主要不是期末反饋,而是模塊反饋。
(二) 適應工學交替,構建集成式教學模式
集成式教學模式是指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將一些相關聯的課程在一個較短的周期集中在一起完成。一方面,它有職業培訓的成功經驗作鋪墊,能夠達到相應的功效;另一方面,它也符合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規律。事實證明,將一些課程開設的時間越長,所掌握的知識也并不見得會遞增,而集中在一個較短的周期內,學生所接觸的相關知識和術語會比較頻繁,能夠促進記憶,也方便掌握。另外,在“訂單式”實施過程中,集成式教學模式還方便學校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和需要的變化,靈活地調整一些教學課程和教學內容,方便于對一些必修課程的集中安排,此外,還方便于“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和駐廠教師的安排。教師完成某個周期的教學任務后,可以擠出一定的時間深入企業一線了解專業發展的現狀,教師也可以根據學校的安排,隨同學生駐廠進行生活指導和學習指導。
(三) 面向市場需求,開發校本教材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下,學校教育必須根據訂單企業的實際需求來確定教學及實訓內容。由于專業的不同、就業方向的差異和教學計劃的實際需要,對某門課程的課時安排和教學側重點會出現差異,教學內容不可能完全按照教材所編排的內容全面地進行教學,而必須根據學校課程課時安排的實際需要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對相關的內容進行適度的調整,因此,恩平市職教中心鼓勵任課老師以專業部為單位大力開發適合企業實際需求的校本教材,并輔以一定的資金扶持及激勵機制,目前我校教師開發校本教材已有21冊,用于中職各專業的實訓教學。
(四) 以專業教師為首席教師,構建班級管理格局
經過文獻調研及實地考察,恩平市職教中心創新班級管理格局,首次確立首席教師制度,首席教師既有效地履行了班主任的職責,又實實在在地承擔了專業教師的職責。首先,首席教師實現了對學生的全面了解、有效溝通。首席教師不僅從班主任的角度通過日常生活、學習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行為習慣、心理狀態等方面進行了必要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作為專業主講教師還能夠對班級每個學生專業的發展狀況了如指掌,更便于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從而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增強與學生的有效交流和溝通。其次,使專業教師能夠及時地把握專業發展方向。專業的發展是動態的,是與社會的實際需求相呼應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的不斷涌現,需要專業教師及時的把握,并根據這些變化及時地調整專業教學計劃,更新專業教學內容,實現教學與實際需求的有效對接。首席教師承擔了班主任的職責,從全班學生前途的考慮應該關注專業的發展,而能夠駐廠實踐,了解專業發展的新動向,也為其對專業的改造提供了機會的。最后,方便于駐廠學生的管理。首席教師基于平常對學生的了解,能夠在學生駐廠期間根據其以往的表現進行及時提醒和心理疏導,防患于未然,解決其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還能配合企業的相關技術人員,對學生在生產實踐過程中對工藝與技能方面的疑問進行及時引導與解答。
(五) 建立監督機制,突出崗位技能,保證實訓效果
學生在訂單合作企業進行的技能訓練對于學生職場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為防止合作企業視學生為廉價勞動力而僅讓其從事某一崗位的工作,切實保證輪換工作崗位以達到訓練多項技能的目的,學校與合作企業共同擬訂了《技能訓練計劃》、《技能訓練進度表》等,其內容涉及技能項目、技能內容、訓練地點、訓練時數、預計訓練日期、訓練效果、補救措施等。此外,學生每人有《技能訓練進度表》手冊、《訓練周記》,作為考核學生的基本依據,有效地加強了對學生的日常管理。
參考文獻:
[1]趙寶芳等.國內外高職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4):68.
[2]方華.基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職教學管理改革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7(9):58-59.
[3]張良.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教學管理問題與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10(11):75-76.
[4]林小星.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職教學管理體系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7)下:29-30.
[5]郭毓麟. “訂單式工學交替”辦學管理研究)以株洲市中等職業學校為例[D].湖南農業大學,2008.
責任編輯 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