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戴維
【摘 要】本文以四川江油綿陽工業技師學院校園信息化構建為例,對職業教育視閾下的數字化資源建設進行分析、研究,為在西部地區職業教育體系進行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化教學質量,為西部地區職業學校完善校園信息化建設提供思路和借鑒。
【關鍵詞】西部地區 職業教育 數字化教育資源 精品課程
職業學校專業性強,門類多而復雜,受就業市場影響大,專業調整變化頻繁,軟件開發和資源庫建設周期長,投入大,見效慢,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難度較大,且不同專業職業學校無完全通用的模式。在計算機信息化教育理論研究方面,美國的信息化教育水平處于世界領先地位。聯邦政府對教育行業大力發展教育技術與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結合,依托數據庫服務器、文件傳輸協議(FTP)服務器、Web服務器、應用服務器等資源服務器,通過互聯網搜索引擎服務,將各類教育資源充分整合,為教師、學生、研究者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務,實現對公共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網絡化課堂教學方式得到了成功地推廣。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先后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全國范圍的信息基礎設施形成初步體系。但是信息化建設,特別是校園信息化建設中出現的諸如缺乏使用價值和吸引力、低水平重復投入等問題,在西部欠發達地區更為凸顯。
一、數字化教育資源
數字化教育資源是指資源(通常有習題庫、媒體素材、分類文獻素材、課件素材、案例素材、常見問題素材和教育資源索引等)經過計算機的數字化 (如錄入、拍照、攝像、掃描等) 處理,將原有的其他材質或介質上的有效信息,轉換為電磁介質或光電介質進行存儲,并能使用計算機表現出來。職業學校數字化教育資源系統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網絡課程——具有交互性、開放性、共享性、協作性和自主性, 是可供人們直接在網上學習的一門完整的課程,可以使學習者結合自身學習特點,自由安排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并幫助學習者自主完成學習效果的測試,體現了自主學習的優勢;教學網站——主要指為教師或教學小組開設的網絡空間,供他們存放自己平時收集、加工或制作的教學資源、課件、講義、論文等;對資源建設的評價——通過評價篩選優秀的教育資源,對各種教學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并將這些資源進行適當地整合,發布到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
作為校園文化的組成部分,校園網站是對外體現學校形象、展示教學科研成果、表現新時期下學生精神風貌、傳遞校園文化、與外界交流互動的重要平臺。校園網站作為資源建設的主要環節,網絡教育、精品課程庫、題庫、素材庫等都需要依托學校網站提供各自的功能服務;校園網站為學生提供展現自己的主頁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就感;可以大量保存并長時間公示各類信息,方便家長了解學校和學生動態;公告學校的各項通知和要求,實現無紙化辦公,降低學校資源成本;校園網站與其他網站建立資源互換業務,能拓寬教育資源來源,更好地服務于教師,從而促進教師教學模式的轉變,便于實現信息化教學。
地處四川江油的綿陽工業技師學院,在國家災區重建方針的大力扶持下,在教學環境逐步得以恢復的同時,開始建設符合信息化教學要求的校園網絡環境,構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進行基于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的教改試驗。建設中注重分析使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對教學的影響,并注重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對比。下面以該校災后進行的校園信息化構建,特別是“精品課程”項目的開展為例,分析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的得失經驗教訓,為西部地區職業學校完善自身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提高數字化教學質量提供思路和借鑒。
二、精品課程建設系統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新技術的不斷更新發展,推動了教學手段現代化進程。在現代化教學過程中,精品課程建設已成為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國家“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的逐級逐批開展,建立學校校本精品課程庫,不但順應國家精品課程和校本精品課程的錄制要求,網絡平臺使共享優質教學資源成為現實,更方便了教師間的相互觀摩、學習,同時還有助于教學管理者通過網絡管理進行客觀公正地評教、評估。
該校在嚴格按照教育部關于精品課程建設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多年教學管理系統開發的經驗,完成了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設計和實施:采用在線編輯技術,提供了豐富的模板,使復雜的網頁設計變得簡單化、快捷化、動態化;教師只需具備簡單的Office辦公軟件的技能,即可制作完全基于Web的精品課程,無須任何客戶端軟件;實現界面簡潔大方、操作簡單,滿足精品課程的申報和網絡教學工作。
(一)該校精品課程建設系統的特點
1.面向申報/宣傳以及網絡教學
精品課程系統不僅是精品課程申報和宣傳的主要方式,同時也是課程教學的主要手段,即系統最終用戶為課程申報、宣傳以及在校及網絡教學學生。
2.多樣化的教學資源
支持上傳教學大綱、授課教案、習題、實驗指導、參考文獻目錄、教學錄像等內容,從而形成優質教學資源。
3.結合線編輯技術,豐富和發展課程模板
各任課教師(課程負責人)完全自主建設精品課程網站,操作簡單,方便、靈活,完全不需要技術人員的干預,形成的頁面可隨意修改、更新。
4.完善的交互性網絡輔助教學功能
教師利用精品課站點來進行在線答疑輔導、即時交流、在線考核等師生交互活動,師生參與程度非常高。
5.實現相關精品課程資源的共享和交流
通過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優秀教學研究成果,發揮示范和輻射作用,促進各校課程建設的發展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6.整合教學資源
豐富教學手段,優化教學平臺,提高教學質量。
7.版面、頁面風格自定義技術
課程負責人根據自己課程的需要,可隨意定義自己課程的版式、頁面風格,操作簡單,方便靈活。
8.Web環境下無控件大文件上傳
系統采用先進的文件流的分割技術,實現了無任何控件的各類文件的上傳。
(二)精品課程建設系統的主要功能
通過網絡以及分配每課程的管理密碼,可以將課程制作任務分解到多個工作站,提高課程制作速度;網頁制作被設計為“傻瓜型”的表格填寫,使復雜網頁設計簡單化;系統提供了多個樣式,通過參數修改,就可以給各課程的網頁換臉;有功能強大的在線編輯器,支持圖文混排,所見即所得;有精心設計的圖片管理器,支持圖片分頁顯示,可定義顯示行數、列數,支持圖片播放;問題解答模塊可實現師生問答;在線練習可以從題庫中隨機抽題,實時處理答題結果;可以與現有教學管理系統集成,實現賬號共用、資源共享;可限制某課程的訪問對象(如校級課程只能本校學生訪問);可查看每個課程每個欄目的詳細訪問情況等。
(三)精品課程編輯流程
精品課程建設系統采用了最先進的在線編輯技術,支持基于網頁的、所見即所得的在線HTML富文本格式的編輯器,支持圖文混排。
提供復制、粘貼、撤銷等常見功能??芍苯訌腤ord、Excel、WPS、寫字板直接拷貝粘貼格式化的文檔內容,拷貝粘貼后格式保持不變;允許直接拷貝插入,修改編輯HTML代碼,支持在線上傳各種類型的附件,包括圖片、Word、Excel、PDF、 Flash及任意格式文件;提供了編輯文字的各類對齊方式、加粗、斜體、設置字體顏色等功能;支持插入表格、特殊字符、設置各類藝術字體等功能。
(四)基于平臺化的系統
基于軟件教學管理平臺化系統(Go Win Platform),精品課程建設系統采用平臺化的設計思想:
1.跨平臺性
屏蔽了底層操作系統的差異性,支持Windows、Linux等多種操作系統。
2.跨數據庫
實現不依賴于后臺具體的數據庫,為后臺數據庫鏈接提供了統一的接口。
3.源碼設計
具有很強的流程再造能力;有內嵌的人工智能體系,能自動產生對應的代碼。具有核心插件:內嵌的智能管理庫插件能有效地提升服務器性能,使管理數據庫更加便捷;極大地滿足了學校自主化管理的需求,適應了動態管理系統的變化性需求,提高了日常維護的效率和質量。
此外,建立與數字化教育資源系統相適應的資源審查評估機制,是促使資源素材去粗取精、實現動態管理的必要步驟。借助評價體系,推薦和篩選出合格與優秀的資源,通過實踐檢驗教育資源質量,才能進一步規范資源建設者的行為,提高系統的整體建設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各學校間應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面對建設思想、發展規劃各異的現狀,協調共享步調,實現資源整合和設施共建;應探討適合現有信息化教學的教師培訓模式。教師是教學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課堂的主導者,教師的信息素養水平對教學資源效能的發揮起著直接作用。培訓教師的信息素養,能引導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實踐,逐步完善資源庫的建設,體現和應用信息化建設的成果,推動學習方式的轉變與發展。
西部地區職業學院數字化教育資源系統的建設,是對傳統教育手段的繼承和發展。綿陽工業技師學院基于教學實際需求,通過信息化資源和管理模式的開發,積累數字化資源建設經驗,指導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過程并提出了符合學校特色的評價指標,以作為學校教育技術發展的新動力來源,符合新時期教育技術發展的客觀需要。該校已初步完成了校園信息化建設,普及應用數字化教育資源利用模式,初步實現了互連互通資源的共享作用,豐富了注重訓練、強調技能的職業教育方法,對今后形成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和評價指標體系做出了一些探索,能夠為西部地區職業學校數字化建設提供發展思路和參考方案。
【參考文獻】
[1](美)R·A·瑞譯,J·V·鄧普西編.王為杰譯等. 教學設計和技術的趨勢與問題[M].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57-61.
[2]楊宗凱.信息化環境下教學創新研究與實踐[M]. 武漢: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