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迎春
【摘 要】在基礎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幾乎所有的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以小組討論為主要形式的合作學習。但是,大多數小組合作交流活動,流于形式,缺乏實效性。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構建好合理的學習小組、把握好合作學習的時機、提供好有效的指導這三個方面入手解決這一問題。
【關鍵詞】有效;合作;合理;時機;指導
在基礎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幾乎所有的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以小組討論為主要形式的合作學習。但是,大多數小組合作交流活動,流于形式,缺乏實效性。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呢?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教學實際中的幾點做法:
一、構建好合理的學習小組
教師在構建合作小組時,應注意結構的合理性。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小,好奇心強,學生之間個性、興趣、能力、等諸多方面存在著差異,學習小組也應該靈活組合,這更有利于學生愉快地進行合作,培養其學習能力。
首先,小組人數要合理,一般以4-6人為宜。人數太多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個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數太少也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助;其次,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分組不但有利于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再次,小組成員應是動態的。可以是組間男女生的互換或流動,也可以是組間某些角色的互換或輪換,還可以按活動主題的需要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這樣不僅使學生有新鮮感,提高合作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可以改變學生在小組中長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學生始終處于控制地位,有的學生始終處于從屬地位,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最后,要明確分工。小組組成后,各小組內產生組長、記分員、物品保管員、紀律監督員等,在明確各人職責的基礎上分工合作,確保人人有事干。對于小組內的學困生也要安排專人指導,老師要給予關注,以保證學習任務的完成,優生必須有明確幫扶對象,謹防優生壟斷課堂的現象。
二、把握好合作學習的時機
小組合作學習要經常進行,但并非每堂必要。在一節課中不宜安排過多的小組合作學習次數和時間,一般最多兩個回合。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和相互補充、更正、辯論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發揮。在合作學習之前,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因為只有當學生在解決某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更有成效。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把握好合作學習的時機。
1.在教材重、難點處展開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要圍繞教材的重、難點創設能引起學生認識上產生矛盾和沖突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探索。比如:教學《圓的面積》時,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因此教學中,引導學生提出“將圓分割然后再拼組成學過的圖形”之后,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分別將圓分成8和16等份,在拼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使學生經過推理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于長方形,并從中發現圓和拼成圖形的關系,以此推導出圓面積計算公式。這樣圍繞重、難點討論交流,學生在合作中,不僅有利于他們理解和掌握圓面積公式,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探索問題的能力。
2.在理解疑惑處展開小組合作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有難度的問題一個人不可能解決,如果有小組的合作,在同學的交流與合作中,相互啟發,思維與思維產生碰撞,又能激起新的思維。比如:教學《圓的周長》時,先探討正方形周長與其邊長的關系后,學生自然會提出質疑“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系?”經過小組討論得出“圓的直徑越長,它的周長就越長。”這說明圓的周長和直徑有關系,進而引導學生分工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求出比值,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在動手的過程中發現了圓的周長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使學生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由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發現者和創造者,不僅理解掌握了知識,還學會了與人合作,培養了合作意識,并且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體驗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三、提供好有效的指導
我們所面對的是缺乏必要知識和能力的、正在成長中的小學生,他們很難有效整合資料和觀點。因而,課堂上的互動交流教師也應平等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并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及時地進行鼓勵、引導和幫助,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具體的做法如下:
1.在小組討論前——教師要做適當的講述
提出較為具體的要求、目的,讓學生明確主要任務是什么,他們將學會什么,掌握什么。讓學生帶著目標去學,會收到好的效果。在講述時教師要注意:講述的量要適當,抓住重點講述,可通過舉例或圖例來增加講述的清晰度。
2.在小組討論中——教師要適時指導與參與
在開展討論的過程中,隨時會有問題發生,因而教師必須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現場指導。在因學生層次差異造成優生壟斷討論時,教師要及時平衡這種差異;當小組提前完成準備時,教師應檢驗他們是否完成及完成情況如何;小組討論偏離主題或討論一時受阻時,教師應及時發現,及時制止,或為小組討論提供及時的點撥,使小組討論順利開展。
3.在小組討論后——教師要進行適時評價
全班交流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流程中極為重要的環節。有效進行全班交流評價可使各小組之間互相學習,互相促進,通過交流還可以把小組的認知成果轉化為全班學生的認知成果,進一步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也可以有效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
總而言之,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能夠跟同伴共同克服困難、分享學習的樂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精神。作為教師應該不斷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適時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使小組合作學習真正從形式走向實效,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快樂成長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