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春華
摘要:課堂教學本就是師生雙方的互動、交流過程,教師有必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意愿,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機會,通過提問來開闊學生的想象空間,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學生要主動跟隨教師的正向引導,積極思考相關問題,發揮自身主體優勢,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逐步構建完善的認知體系,順利達成學科素養與學習能力的綜合發展目標。物理知識具有抽象特征,初中生理解起來是有一定困難的,單一固化的灌輸式指導,并不能活躍學生的邏輯思維,因此教師就要不斷提高提問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緊抓時機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進而取得物理課改成效的事半功倍。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策略;研究;思考
引言: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值得教師們用心研究。傳統教學模式大多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的學習知識,盲目的參與活動,內心想法沒有機會進行表達,自學信心受到了很大打擊。教師始終沿用“填鴨式”“灌輸式”指導方式,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物理概念、公式,時常忽略學生是否可以真的理解與消化,提問過于形式化,互動效果并不理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著學生思維的活躍與能力的提高。如何改善這一現狀,把課堂真正的歸還于學生,發揮他們的主體優勢,調節課堂的教學節奏,這是物理教師值得深思的首要問題。提高提問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因此只有讓學生切實感知到學習的樂趣,物理教學工作才能順利走向更大的成功。
一、適時分割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物理是初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與抽象思維能力,才能真正的學好物理,順利的走向未來[1]。初中生的學習經驗不足,知識儲備不夠豐富,遇到復雜、難解的問題常常表現的十分迷茫,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有效的提問策略,幫助學生理清探究思路,尋找關鍵信息保持思維順暢。例如,在教學《浮力》章節內容時,教師可創設一個生活情境,及時引出“浮力”概念,在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把問題大大小小的分割開來,再根據學生實際的理解能力提出問題,誘導著學生去主動思考。如先提出“同學們,船飄在水上是因為浮力,那么浮力大小究竟是多少呢?”分析這一問題學生要先回憶一下前幾節課學習的內容。再提出“如何知道一個物體的重力?”一名學生建議先測質量,另一名學生建議用彈簧測力計。最后提出“同學們,在受力平衡時,怎樣列出公式?”“用彈簧測力計掛住物體,物體浸入水中,是否可以得出浮力大小?”一系列問題的提出,使學生思維始終處于一種興奮狀態,整個探究過程異常順利,提問教學的實際效用也很好的體現了出來。
二、課堂層次提問,激發學生興趣
初中生思維認知能力有限,教師課堂提問要有層次性,盡最大可能照顧到每一位學生,使全體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的最大樂趣[2]。例如,針對《摩擦力》知識點進行指導時,教師可以“自行車”為例提問學生,如“自行車為什么會動起來?”“把自行車支上,再去踩腳蹬,車子為什么不會動?”這兩個問題就很有層次性,學生積極思考,循序漸進回答,對摩擦力相關知識有了深化理解,主動探究欲望更高,教師再去實施下一項教學計劃就會顯得非常順利。
三、營造輕松氛圍,活躍物理思維
有效的課堂提問既能增強教學效果,也會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知識。課堂提問教學的目的在于點撥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一般情況下,學生會有很強烈的自學欲望,但是受到能力、經歷限制,他們未必有機會獨立完成學習任務[3]。這就需要教師運用合適的授課方式,煥發課堂新的活力,創設有效情境,營造好的氛圍,提出帶有感染力的問題,引發學生共鳴,活躍學生思維。教師和藹可親的態度,及時到位的鼓勵,會讓提問教學取得理想成效。抓住學生興奮點進行提問,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重點、難點、關鍵點內容。例如,在教學《質量》一課時,我提問學生:“為什么質量不隨狀態而改變呢?”,問題切入點接近學生實際的知識水平,學生紛紛舉起手積極搶答,提問教學效果得到了好的優化,學生基礎知識學的扎實,有能力參與深層物理知識的系統性研究。
四、提問貼合實際,鼓勵學生探究
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也將應用于生活,教師以生活化的提問方式組織特色的教學活動,列舉實際案例分析物理現象,對于學生階段性成長任務的優質完成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如列出分子是運動的實例、說明應用杠桿原理的工具,刺激學生的興奮點,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鼓勵學生用心搜尋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知識,通過問題啟發他們“物理即生活”的意識。把學生舉的例子寫在黑板上,全班進行討論,分辨哪些例子是對的,哪些例子是錯的。分類解答,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控制節奏,潛移默化、循序漸進中增強學生的自主分析、獨立思考能力。因為難度較大的問題會讓學生感到厭煩,而難度較小的問題又無法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所以教師就要提前做好鋪墊工作,注重提問教學的層次變換,使學生思維沿著一個坡度發展,勇于突破難點,敢于思考重點,成功就像一個誘人的果實,帶領著學生主動學習,學生跳起來,夠得到,課堂提問更顯實效,教師負擔隨之減輕。此外,物理問題的設計還要結合著學生的具體學情,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態。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性格特點的課堂提問,才能促進學生物理成績的進步,助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
結束語
總而言之,一名優秀的物理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堅持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把素質教育理念和創新教育理念視為指導思想,不斷提高提問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同時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出發,活躍學生的物理思維,調動學生的自學熱情,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投身于知識的海洋,積極思考相關問題,努力提高學習能力,沿著正確的方向突破自我、挑戰自我、發展自我,真正成為一名高素質的全能型人才。這樣一來,初中物理教學工作將會迎來一個更加輝煌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劉立明.初中物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05)44-45
[2]李紅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2014(21)153-154
[3]蔣蘇華.初中物理課堂有效性提問及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4(16)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