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飛
摘 要:活動單是呈現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活動方案等內容的載體與方式,是教師開展物理導學的主要手段。以活動單為載體的高中物理自主學習策略本質上就是“活動單導學”,即通過活動來開展教學。教師需要依據活動的流程帶領學生通過“確定主題,創設情景→擬訂方案,構建框架→合理分工,合作執行→成果匯報,分享展示→糾正方式,總結要點”這一環扣一環的方式,來挖掘學生的探究能力,有效提高學習成效。
關鍵詞:高中物理 活動單 自主學習 方法策略
與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強調的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這就要求學生應當具備強烈的主動學習意識及基本的科學探索能力。因此,自主學習能力成為教師培養學生的重中之重,為此,不少教師都在嘗試各種以學生為主體的能動教學方法,其中,以活動單為載體的自主學習方式就備受推崇,為了更好地發揮這一學習方式的價值,教師需要引領學生采取合適的教與學策略。
一、確定主題,創設情景
活動主題不僅是教學要求與知識內容的具體體現,而且也是整個活動開展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以“活動單”為載體來引領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首先應當確定活動的主題并通過創設情景來實現。以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1-1第一章《電場 電流》為例,考慮到該章節隸屬于選修范圍,因此在教學上并不會要求特別深入與細致,教師可以考慮將其以活動導學的方式來開展教學。由于該章節的內容都圍繞著電,包括電壓、電流的測量、電的實際運用等,故教師在設計活動時必須切入這個關鍵點,以電器為標的,選擇學生最常使用且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活動主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研究手機的更換及舊機的使用”為主題,因為目前手機在高中生中的普及率非常高,而且從整個消費行為來看,人均更換手機的頻率也越來越快,但舊手機即使不被使用,它里面的電池仍然是非常具有價值的。因此,教師可以此為內容來創設情景,讓學生了解電池的相關知識,設計實驗來探究手機電池的電壓及容量,探究電池的放電特性等,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掌握電路圖的設計及相關電流因素的測量與分析。總的來講,將“確定主題,創設情景”作為學生物理自主學習的基礎策略,其目的在于合理圈定自主學習的范圍,明確學習的目的,避免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無意識的“脫軌”。
二、擬訂方案,構建框架
在活動主題已經確定的前提下,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共同擬訂好活動的具體方案,并構建盡可能完整的框架。承接上文的研究舊手機的使用這一主題,在確認了研究內容是要通過設計實驗來探究舊手機電池的相關性能及探討剩余價值后,教師就需要細化整個研究方案。第一,需要將全班學生分成多少組,每一組多少名學生。第二,需要多少部舊手機來作為研究道具,班級內是否有學生愿意給本次活動提供自己的舊手機,如果學生自愿貢獻的舊手機數量達不到實驗數量,教師是否需要另外征集或者購買。第三,本次活動需要什么研究器材,如電壓表等。教師需要在活動前將實驗器材的數量一一準備好。第四,活動的大概流程是什么,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可能出現哪些突發情況等。總之,教師需要根據活動單上的內容來細化本次活動的方案。另外尤其需要教師注意的是,雖然以活動單為載體的自主學習強調的是學生自主性的探究,但教師仍需要在擬訂方案并構建框架時預想好可能出現的探究成果。比如舊手機電池的二次利用,考慮到生活實際的問題,一般認為舊電池可以被設計為手電筒的電池,作為小型收音機的電源,用于電動玩具、小鬧鐘或者小臺燈等。這也提醒教師需要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給予合理適當的引導。
三、合理分工,合作執行
在方案已經細化的前提下,接下來就進入了學生執行活動的階段,對作為“指導員”角色的教師來講,引導學生進行組內的合理分工,并提醒學生務必根據自己所分工的內容來與其他同學共同完成本次研究活動。比如在上文列舉的這一活動中,有的學生需要負責活動前期的調研準備工作,包括利用各種渠道來先行了解舊手機電池的去向及其可能被回收利用的方式等,以給全組的研究活動提供一個結果導向的信息;有的學生需要負責簡易電路圖的設計與規劃;有的學生對舊電池的電壓、內阻等進行測量;有的學生需要在其他同學操作的過程中將實驗數據記錄下來;有的學生需要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并協同探討實驗結果等。為了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對于每一組內的成員分工,教師應當避免干涉,只需要給學生建議可能需要的分工內容即可,讓學生自行去決定并執行。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探究過程中不能忽視活動單,它是指導本次活動流程的一個載體,教師需要提醒學生適時地關注活動單的內容并及時比對本組的研究進程是否符合活動單的要求,避免讓活動單成為流于形式的紙張。
四、成果匯報,分享展示
成果匯報既是展現學生研究結果的方式,又是學生表述在研究過程中多番感受領悟的平臺,這是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結果呈現階段。對此,教師應當緊抓“分享”二字,即該階段的重點并不是評判各個組的研究成果貢獻高低或科學程度粗淺,而是應當提倡并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所得、所思與班級同學進行分享。比如在本文舉例到的舊電池研究活動中,對于最具創造性的環節,如何回收利用,每一組學生的思路可能都不一樣,有的將其運用在手電筒、鬧鐘、電動玩具,有的傾向于與其他材料進行合成后再二次利用,但無論何種思路,在探究的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各種問題,比如舊電池供電時的持久性不強(這可能與被作用的載體功率有關),使用舊電池的標的功能運作不穩定,不同品牌手機的舊電池質量有高有低致使其二次使用也各有差異等。對于探究性學習來講,最重要的并不是最終探究所得的結果,而是過程中的“探究”,即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過程中學生逐步學會利用物理知識去解決系列問題。與此同時,在其他同學的分享中又收獲了自己所不知道的其他知識等,這才是自主學習所倡導的“過程導向”。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學生的成果匯報,教師應當鼓勵學生不要過分拘泥于單一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展示,除了最傳統最常見的研究成果報告書外,還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現場試驗操作展示等,總之就是要鼓勵學生多角度嘗試。
五、糾正方式,總結要點
對于學生來講,可能成果匯報過后即代表著研究學習的結束,但對教師來講,還應當完成活動單的最后一項——總結評估。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就是捋清學生在整個活動研究過程中的表現,特別是發現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所出現的“不良點”:如在舊電池的實驗操作中,是否嚴格按照實驗要求以杜絕各種實驗隱患(如觸電或因功率過高而燒斷電絲等);在設計電路圖時是否出現短路現象;在拆卸手機電池并進行操作時的步驟是否正確;在前期的資料收集時是否出現學術性的錯誤等。這些大小不一的問題都可以反映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所暴露的短板,如心浮氣躁、耐心不足、思慮不夠周全等。諸如此類的不良學習習慣假如能夠被教師一次次地提醒并幫助學生改進,這將對學生下一次以及后續的其他自主學習活動起到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教師也應當不忘活動單中第一項的活動主題與目的要求,不忘回歸到教材內容本身及學科知識要點上,即要幫助學生總結通過此次活動所應當掌握的相關物理知識,以保證活動單的執行完整性。
以活動單為載體的高中物理自主學習策略本質上就是“活動單導學”,即通過活動來開展教學。其中,活動單就是呈現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活動方案等內容的載體與方式,是教師開展物理導學的主要手段。在一般操作下,活動單需要包括研究課題的名稱、活動的相關內容及具體方案等。因此,在以活動單為載體的學習策略下,教師需要先行梳理好活動的流程,并依據活動的流程帶領學生通過“確定主題,創設情景→擬訂方案,構建框架→合理分工,合作執行→成果匯報,分享展示→糾正方式,總結要點”這一環扣一環,一坎一坎,一步疊一步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挖掘學生的探究能力。總的來講,活動單的價值是便于學生有據可依,有章可循地進行物理知識的自主學習,以有效提高學習成效。
參考文獻:
[1]鐘振海.以自主學習為核心的高中物理教學策略探究[J].數理化學習(理論版),2014(3).